约10080字。
部编高中语文选必中《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
【课文提要】
《怜悯是人的天性》是一篇比较抽象的哲理性强的经典理论文章,节选自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的重要论著《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在精神道德层面上,卢梭从最纯粹的心灵出发,认为怜悯心时先于人类理性的原驱动力,是人的心灵最真实、最朴实的活动,是一种天然的对其他生命遭受痛苦产生的同情之心。文中,卢梭批评了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在此基础上,卢梭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通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体现了民主、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思想。
本文的主体部分以批驳为主,先破后立,边破边立,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以第2段和第4段最为典型。在论证方法上,文章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文章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富有理趣,阅读时注意体会。
【任务目标】
本文段落长,长句多,关联词语多,逻辑严密,思想性强,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难度。阅读时,首先要理解“自然状态的人”“怜悯心”“自爱心”等关键概念,同时勾画出关联词语,理解句间关系,了解作者的立场与历史背景,仔细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
本课的学习任务目标如下:
1.细读课文,以列提纲的方式梳理论述思路,体会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2.阅读时,理解“怜悯心” “野蛮人”“自爱心”等关键概念,找出并分析文中自己认为难理解的句子的含义;
3.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探究“怜悯心”的人文价值。
【预习任务】
1.查阅资料,了解卢梭及其作品,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2.细读课文,概括每段内容,梳理论述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3.查阅资料,了解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孟子提出的性善论。
【任务设计】
任务一:梳理论述思路 整体把握文意
活动展示1:研读经典理论文章,理清论述思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意,领会作者的思想观点。请你用列提纲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投影功能将本文的论述思路向同学展示出来。
任务阐述:本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段落要点,梳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体验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科学思维方法,把握科学与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精练等特点,以列提纲方式归纳全文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作者对自然状态中人的特点作了说明,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自然状态的人与社会状态的人(文明人)哪个更幸福。
第二部分(第2—4段):作者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然后从正面提出怜悯心出于天性的观点,指出种种美德由怜悯心派生,进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