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560字。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53年,新中国年轻的桥梁设计师、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者之一唐寰澄在《清明上河图》里发现了汴河上结构特殊的木拱桥,正应《东京梦华录》所载“虹桥”之称。这一发现曾轰动一时,引发了世界桥梁史学界对木拱桥的研究兴趣。
唐寰澄和当时的很多技术史学者都曾经认为,《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构拱桥在历史上早已被更为坚固耐用的石拱桥取代,在世界各地都绝迹了。但之后在闽浙等省的深山地区相继发现了各种形式的木结构桥梁,不但有古代建造的木拱桥在持续使用,还有世代相传的工匠在继续建造这种桥梁。唐寰澄根据其构造原理,名之曰“编木拱”桥。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亟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新一代建筑史学者刘妍的《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一书出版。他没有像常规的技术史写作那样,直接从传世文物和图像资料出发进行类型学分析,而是通过复原古罗马现实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对恺撒在《高卢战记》中以文字形式记载的菜茵桥进行推测和复原,指出恺撒的莱茵桥正是一种编木拱桥。更进一步,刘妍回到中国的闽浙山区,考察在真正的生产生活中持续使用至今的中国木拱桥。除了完成对大量文字和图像资料的爬梳工作,他还在山涧之间、急流之上,实地测绘了一座又一座古代和现代用相同技术建造的编木拱桥;在工作室内完成了模型制作;更带着人类学者的眼界和历史学者的深思,深入当地社会生活的历史与现实,不止一次地全程参与造桥匠人的实际营造工作。他得以完成这样一部从外部和内,.从历史和当下的各个立足点出发,深入探究“编木拱桥这个不断闪现在人类历史的各个时间、不同角落的奇特、罕见现象”的“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拱桥极其少见,具存在常常被质疑.直到唐寰澄发现《清明上河图》里结构特殊的木拱桥与《东京梦华录》所载“虹桥”相符,引发了学术界的研究兴趣。
B.刘妍不仅涉猎多诺种文献古籍,还入深山,踏访遗存现场,测绘了一座又一座编木拱桥,让这罕见而非凡的桥梁建筑从历史中浮现出来。
C.编木拱桥紧紧依附于木材自身柔韧特性的“复杂而不明朗”的力的秘密,使得这一构造技艺奇特而又罕见。
D.以达尔文主义的生物演化规律来看.编木拱桥被更精妙、高超且可替换刚性材质的桁架结构超越,退出技木演化的主流,似乎也是个必然结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是一部展现出现在中西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编木拱桥的“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的建筑史学著作。
B.刘妍通过复原古罗马现实场景下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条件,借助恺撒在《高卢战记》中的文字记载,指出恺撒的莱茵桥正是一座来源于我国闽浙地区的编木拱桥。
C.编木拱桥曾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建筑文明和历史时期,但现今只有在中国,尤其是闽浙山区,得以保存并传承至今。
D.西方木作传统中的桁架结构,因其具有可抽象表述、可替换性等特点成为工业革命时代以降,以钢铁为主体的建造结构的直系祖先。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表现编木拱的“‘暖昧不明’的力”的一项是(3分)
A.编木拱将较短的杆件组合起来以形成较大跨度,兼具拱与梁的结构特征,并会随边界条件的变化而在两者之间转化,力学特征复杂而不明朗。
B.工匠们不画图纸,不算公式,在造桥过程中现量现做,甚至现下料的“手手相传”的隐 秘知识,很难以结构科学去读解。
C.编木拱构造的每一根“编织”姿态的纵向梁木结构的内力以弯矩的形式分担在编木拱的各个构件成员上,难以采用现代结构理论对木拱桥进行结构计算与分析。
D.编木拱构造的受力方式与木质纤维天然的柔韧性所发挥出的力学性能密不可分,难以对结构现状细致考察与密切监测。
4.“编木拱”和“桁架”有什么不同,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4分)
5.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木牛流马运输军粮”有所记载,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木牛流马消失的原因,并结合刘妍的研究过程给相关专家提出使木牛流马重现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 墨
谈歌
民国三年冬月,保定下了第一场大雪。“飞云酒楼”老板侯洪志让伙计去请城内几位丹青高手,来酒楼品酒论画。
十几个丹青高手先后踏雪赶来,众人就在楼上饮酒论画。洪志乘兴涂抹出几枝梅花,众人齐声喝彩。洪志得意,唱了一段二黄原板,高亢响亮。一曲唱罢,楼下有人喝彩。洪志探头一看,是个黄脸汉子,就请他上楼叙话。
黄脸汉子朝洪志一拱手:“老板果然好唱家,可否乘兴再唱一曲?”洪志笑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