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640字。
2023-2024高二(上)12月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新诗自诞生伊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对于新诗形式的质疑,却一直没有停止。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质疑就是:新诗有没有形式?有没有韵律?这种质疑一方面源自新诗写作在形式上较为纷繁杂乱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学界对现代诗歌(尤其是自由诗)的节奏特征还缺乏深入的理论认识的结果。
在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中,对新诗的“格律化”的讨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饶孟侃等人对新诗格律的提倡和讨论,经由30年代朱光潜、罗念生等人关于“节奏”问题的论战,再到50年代包括何其芳、卞之琳等人在内的关于诗歌形式问题的大范围讨论,一直到八九十年代学者对“新格律体”的倡导和争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然而,学界对于“格律”与“节奏”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不清。比如闻一多《诗的格律》实际上把形式和格律以及韵律混同了(这也来源于西方学者的影响,包括其著名的“戴着镣铐跳舞”说都来源于1920年美国学者的《诗之研究》一书)。这种混同导致一种趋向,以为要建设新诗的“韵律”,就必定要建设新诗的“格律”。新诗韵律研究实际上一直处于“格律”讨论的“挟持”之下。
百年来关于新诗节奏的理论建构,很多受国外作品和理论的启发,甚至本身就带有比较诗学的视野。比如,郭沫若在建构“内在韵律”理论时,援引的主要是泰戈尔、惠特曼等国外诗人的创作;闻一多创建新诗“格律”理论,其理论术语直接借鉴英语格律诗。实际上,闻一多、朱光潜、郑振铎、王力等现代诗论家在阐述节奏问题时,多少已经暗含了比较诗学的视野。
概言之,中国现代诗律学在诞生伊始就是处于“世界之中”的,因此,从比较诗学的角度继续中国现代诗律学一些未完成的课题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其中一个基本的课题就是,自由诗的节奏问题如何看待?近年来,我们分析、比较了一些英美韵律学研究的理念,并结合中国新诗的创作实践,初步提出了“非格律韵律”的理论建构。这一理论框架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彰显自由诗有以声韵形态表达的、严格意义上的韵律。其次,“非格律韵律”的提出,也是为了将自由诗的韵律研究置于与格律诗的对比之下,进一步凸显两者在结构形态、时间尺度、表达形式、心理效应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节奏的分层与集群理论。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节奏构造的多重因素,我们才能对自由诗的节奏进行较为贴切的观察和分析,避免用机械的格律模式去分析它。
(摘编自李章斌《在世界之中的“中国现代诗律学”》)
材料二
很多人认为格律只是形式的约束,为了形式美而约束诗人的自由。但也许没有料到,格律却可以充实诗的活力与多层复杂性。对于没有才能的诗人,格律是强加的,自外面来的限制,诗人被迫去遵守。在20世纪初新诗作者抱着解放自己的想法,抛弃了格律倾向写自由体诗。实则对于真正有才能的诗人,格律并非负面的限制,而是对诗才的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纷繁杂乱的新诗写作现状,加上学界对现代诗歌的节奏特征缺乏深刻的理论认识,让人们对中国新诗是否具有形式和韵律产生质疑。
B.近百年来的新诗韵律研究,都是围绕新诗如何建立“格律”的问题展开讨论的,这导致了新诗“格律”与“节奏”两个概念的混淆。
C.对于真正有才能的诗人,格律会激发他们的诗才,促使他们挖掘自身的生命体验与生活记忆,并将之凝练为诗歌。
D.不管是古典诗还是白话诗,都不应忽视诗歌创作形式上的要求,而应在形式的要求下寻求最大的创作自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格律对于诗人创作新诗的重要影响,但两则材料论述的重点并不相同。
B.中国关于新诗节奏的理论都源自国外作品和理论,如郭沫若的“内在韵律”理论、闻一多的“格律”理论。
C.材料一论述20世纪不同年代关于新诗“格律”的讨论,强调建设新诗韵律要以“格律”为基础。
D.材料二结尾既肯定了现代诗的形式的重要性,也指出其存在滥用“典”及套话的弊端,具有思辨意味。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格律对新诗的影响的一项是( )(3分)
A.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闻一多《红烛》)
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
C.天已黎明了/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
D.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4. 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 闻一多“戴着镣铐跳舞”说,是将格律比作脚镣,认为“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