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990字。

  七年级语文期中学习评估  202311
  制卷:     审卷:   
  卷面分值:150分    答卷时间:150分钟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2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7分)
  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轻风流水应和着的牧童的笛声, 传递着春的气息A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xù的绿色奉献给温晴的济南;瘫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juébié时的情景,收获“好好儿活”的勇气;牧羊人面对荒山戈壁种树不止,有着juéjiàng 的坚持……在语文的世界里, 一片片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一个人想要真正走进文学的大门,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在横线A 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A:       (1分)
  3. 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3分)
  4.名著阅读(10分)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1)根据选段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4分)
  相关情节 “我”的心情变化
  “我”一早起来准备去看五猖会 ①       
  ②        忐忑
  “我”强记“我”不理解的《鉴略》。 ③       
  “我”终于背完书去东关看了五猖会。 ④       
  (2)“我”明明背得很艰难,但为何“我”最后“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这里的“梦”有什么含义?(3分)
  (3)当“我”背出书来大家都很高兴,而“我”却对念念不忘的五猖会觉得没什么意       思,这是为什么?(3分)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2分)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④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⑥《论语》中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⑦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                ,                 ”抒发了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⑧《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56分)
  (一)阅读下面诗句,完成题目(6分)
  (一)春日晚望
  (宋)左纬
  屋角风微烟雾霏,柳丝无力杏花肥。
  朦胧数点斜阳里,应是呢喃燕子归。
  6.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柳丝无力杏花肥”。(3分)
  7. 诗中哪个词点明诗题中的“晚”?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