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620字。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一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及其京剧艺术早在20世纪初叶就已被世界戏剧舞台认定为中国戏剧艺术及戏剧文化传统的一个象征。海外观众观看了梅兰芳的表演,感叹梅兰芳“以一种完美的、在精确性和鲜明性方面无与伦比的形式”展现了自己的民族艺术”。美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认为:“中国戏剧和世界上其他伟大的戏剧具有共性的地方,即是与音乐、歌唱、舞蹈和杂技游戏等相关联,梅兰芳的戏剧以具体的方式给予了明证。”
20世纪初,在西方人眼中仍以“台词的讲述”为基础的西方戏剧已经丧失其艺术表现力,显得“肤浅、贫乏”。而梅兰芳呈现的中国戏剧,最迷人处就在于它融合了包括音乐、舞蹈、对白、动作等在内的各类艺术要素,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诗意的整体”,成为戏剧艺术中居于首位的“综合性的理想”。因此,对西方观众来说,中国戏剧真正的先进性和价值就在于,它借由各种艺术的综合传达了戏剧表现之内在现实的理想美感、和谐感及其“深沉的历史感”。
梅兰芳在肯定传统、开发传统的基础上对京剧艺术进行了自由而又有限度、有规则的创新。他并没有抛弃戏剧的传统形式,而是从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中汲取灵感,并应时代的需求去充实它,丰富它。在题材上选择中国文学经典故事或民间神话故事,编演古装新戏;在舞蹈上吸收中国武术中的剑法,创编《霸王别姬》里的剑舞;在人物造型、服装和发髻的设计上,参考了大量古代绘画、雕刻、塑像等作品中的妇女装束,创设出美而恰当的发髻、服饰和配饰。因此,创新之后的京剧投射的仍然是戏剧传统的审美价值,是中国人熟悉的京剧,是符合中国人审美经验且与中国人的生活状况、生命感受和生存理解直接相关的。这些创新使得新编剧目如《霸王别姬》《木兰从军》等成为海外观众喜爱的节目,亦成为京剧的经典剧目。也正是这种对戏剧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的认知、尊崇及借鉴性创造,使得梅兰芳能够向外国观众呈现出京剧最迷人、最绚丽的一面。
梅兰芳的跨文化戏剧交流及对京剧文化传统的创造性更新和精粹化,具有极其重要的跨文化意义。海外巡演的巨大成功使京剧摆脱了20世纪初被称为“遗形物”的抨击,成为中华戏剧文化的典范。京剧呈现了中国戏剧传统的包容性和延展性,强化了中国戏剧文化的本土特色和审美现代性,增强了梅兰芳在对外戏剧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自信,为梅兰芳作为“中国文化大使”的文化担当提供了必要条件。
更重要的是,梅兰芳京剧表演呈现出的审美独特性,与当时西方的现实主义戏剧之间构成了某种本质的差异,使海外戏剧界人士意识到,与当时西方僵化、刻板的现实主义戏剧相比,中国戏剧具有更为鲜明的艺术价值。①京剧由此获得戏剧人类学意义上的他者意味,激发了日本戏剧界人士探寻他们传统戏剧的自我及保留真正传统的信心,推动了欧美戏剧理论和实践的现代主义进程。
要是我们立足于当代新锐的艺术人类学学科视野来考察,梅兰芳的跨文化戏剧交流所引发的西方戏剧界对本国戏剧文化的反省,其实让中国戏剧的价值获取了某种人类学的文化反思意义。在全球文化艺术交流和竞争空前频繁和激烈的当下,我们只有立足于传统文化,保持坚定的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意识,以互为他者的关系建构为前提,才能构建出真正平等、对称的跨文化交流。
(摘编自曾澜《让外国观众看到中国戏曲“最迷人处”》)
材料二
跨文化戏剧的样式千变万化,不能只以最早的那批西方先锋实验戏剧作为选择标准。事实上,与“西戏中演”这类文化杂糅感强烈的显性跨文化戏剧相比,中国戏曲里还有一些戏剧形式的跨文化属性相对隐而不彰。它们往往以“古典”或“传统”名世,却又实则是跨文化的产物。易言之,②多元文化因子在它们身上的结合如盐入水,文化化合的完成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梅兰芳及其京剧艺术很早就被认定为中国戏剧艺术的一个象征,梅兰芳的表演被海外观众认为非常完美、精确、鲜明地展现了中国的民族艺术。
B.作者认为中国戏剧与音乐、歌唱、舞蹈和杂技游戏等相关联,中国戏剧是“诗意的整体”,是戏剧艺术中居于首位的“综合性的理想”。
C.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创新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呈现出京剧最迷人、绚丽的一面,成就了很多经典剧目,也赢得了海外观众的喜爱。
D.中国戏曲里有一些戏剧形式与“西戏中演”的显性跨文化戏剧不同,其跨文化属性相对隐而不彰,却又实则是跨文化的产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梅兰芳对京剧进行的创新,最显著的特点是他对传统的肯定与开发,在题材、舞蹈、人物造型等方面从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中汲取了灵感。
B.梅兰芳京剧表演的成功,推动了欧美戏剧理论和实践的现代主义进程,由此可见,我们要破除对西方文化的迷恋,强化民族文化担当意识。
C.只要将多元文化因子如盐入水般地结合起来,就能成就戏曲作品,使其成为中国舞台上的经典主流和当然代表,从而获得来自异域的喝彩。
D.越剧超越了“话剧加唱”的生硬杂糅阶段而成为近代主流戏曲,这个案例鼓励艺人们大胆舍弃古老的中国戏曲文化,转而借用异质文化理念。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以古希腊悲剧故事为内容的河北梆子《美狄亚》在国内外演出,受到了中西方观众的喜爱。
B.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以唐代小说《莺莺传》为蓝本创作的《西厢记》是戏曲史上的杰作,影响深远。
C.中国戏曲学院京剧学生与美国马里兰大学话剧学生联合排演戏剧《仲夏夜之梦》,让人耳目一新。
D.现代越剧融合西方戏剧自然主义服装样式,并从传统古画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新的戏衣体系。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5.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殷切希望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对于戏曲文化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的问题,请简要谈谈以上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娃的心 娃的胆
陈忠实
司令跪倒在黄河水和沙滩相接的水边。眼前是翻卷着泥浪的黄河河面,右首是陡峭冷峻的悬崖石壁。身后,十余位师长、团长、营长和众多随员也相继跪倒。稍远处,十余匹战马石雕一般撑蹄昂首。三叩之后扬起头来,司令涕泪交流。
每到清明,他都不忘给逝去的先祖烧香叩拜。现在,他以从未有过的庄严、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