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450字。
江西省吉安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秋季学期高二上期末模拟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知行合一来概括知行关系,构成了王阳明知行学说的独特之点。知与行的合一并不表现为静态的同一,而是展开为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它以预设的先天良知为出发点,通过后天的行——实际践履,最后指向明觉形态的良知。作为出发点的良知虽然具有先天的普遍必然性,但却尚未取得现实的理性的形式,作为终点的明觉之知固然仍以良知为内容,但这种良知已扬弃了自在性而获得了自觉的品格。
良知是先天的本体,行则是一种经验性的活动。通过后天的实际践履以达到对先天本体的自觉意识,无疑涉及先验之知与经验活动的关系。当然,与一般的经验活动不同,行是一种“在身心上做”的过程,它更多地指向自身实有。王阳明以后天的经验活动为达到先天本体的前提,则在知行关系上表现了打通先验与经验的意向。从理论的本来形态看,先验与经验似乎很难相容:先验的预设是一种思辨的虚构,其旨趣在于为理性本体的普遍必然性提供某种形而上的根据;作为经验活动的践履则指向现实的主客体关系及主体间关系,而在知行合一说中,二者紧密融合。
知行的统一作为一个过程,从致知(达到对良知的自觉意识)这一角度看,重要的是知—行—知总过程中的后两个环节。王阳明强调“不行不可以为学”,其内在的意蕴即在于将行纳入致知的过程,并且行并非超然于日常世界。在论证“知”的获得离不开行时,王阳明常常借助日常的经验事实,诸如:“夫人必有欲食之心,然后知食:欲食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食味之美恶必待入口而后知,岂有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恶者邪?”王阳明在此似乎又超出了致良知之城,而旁及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活动,并注意到了在日用常行中认识对行的依赖性。
行作为致知过程的一个环节,还在于它构成了判断真知的准则。王阳明说:“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惟有付诸行的知,才是真知,知应当落实于行。按王阳明的理解,真正的知总是包含着运用于行的向度,并且只有在付诸实行时才具有现实性。在此意义上,行不仅是达到知的中介,而且构成了知的具体存在方式。
王阳明把知与竹的关系理解为从知(本然的良知)到行,又由行到知(明觉之知)的双重转化过程,而这一过程同时又表现为德性与德行的统一。德性的形成关联着德性的展现。匆忙的统一不仅意味着在实践中成就德性,而且以化德性为德行为指归。以孝而言,孝无疑是一种善的品格,但仅仅停留在观念的层面上,并不表明真正具有了孝的德性。惟有在行孝的过程中,才能展现出孝的品格。知行之不可分,在此具体表现为德性与德行的统一。
从总过程看、先天的良知构成了知行互动的出发点,但就其中的后两个环节而言,行又是达到明觉之知的前提。知行过程的逻辑起点(先天良知)与现实根据(明觉之知)的分野,使王阳明多少超越了离行言知的思辨视野。
(摘编自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材料二:
习近平知行合一观鼓励青年重视学习,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习近平知行合一观特别强调要重视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来提高“知”的水平、促进个人思想的转变,从而能为实际的“行”出谋划策。知行合一观对个人学习的指导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实践观的层次上看,认识来源于实践,我们能够获得的一切“知”都源自实践,因此任何时候都应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知行合一可以概括为从“知”到“行”再到“知”的动态转化过程,但前后两个“知”的内涵并不相同。
B.王阳明在赋予良知以先天性质的同时,又强调良知只有在后天的实际践履中才能获得自觉和现实性的品格。
C.材料二认为一切“知”都源自实践,这和材料一中“知”是先天具备的这一观点不同。
D.材料二认为,一切知识都源于直接经验,因而,只有学习直接经验才能够为实际的“行”出谋划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与一般经验活动不同,王阳明认为后天践履更多指向先天本体,是先天本体存在的前提。
B.尽管先验与经验很难相容,但二者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得以打通,实现了静态同一。
C.王阳明认为,孝的德性不能仅停留在观念层面上,真正具备孝的德性需孝的德行来确证。
D.材料二认为,只有将所学知识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现知行合一。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王阳明“知行合一”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就一事之中以论之,则知之为先,行之为后,无可疑者。
B.随时就事上致其良知,便是格物。着实去致良知,便是诚意。
C.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D.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著空。
4.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行”的理解。(4分)
5.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在新时代我们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杏园(节选)
董夏青青
晚上熄灯前,供应保障分队的人回来了。狗妈被俩人扶着,搀进了医务室。狗妈嘴唇受伤豁了个小口,右臂的手肘摔破了。
三排长说,出发热食前送的路上,他们走了近九公里的路程后,缺水、干燥让人的喉咙像被钢丝球刷过一样刺疼。三排长原本让另外两个战士去替狗妈他们,但那两个战士刚抬着高压锅走了没几分钟就迈不开脚了。狗妈立刻上去换下一名战士,就在接过高压锅把手的一刻,狗妈身体向左一倾,脚一滑踩进了沟里,被高压锅的重力瞬间压倒在地。可还没等身边人上前扶起,狗妈就像根被压倒的弹簧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