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540字。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为而不争”的思想。
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可以追溯至《老子》。《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己”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已出发。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往今来,为而不争的思想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然而近些年来,这样的思想被一些人渐渐淡忘了,许多人对无序竞争、损人利己之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弄虚作假,伤天害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民族道德素质下降。
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北宋张载执著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成旷世箴言,不胫而走。清代学者顾炎武著《日知录》,用整整一卷篇幅集中探讨历代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近世学人据以归纳,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见贤思齐,亡羊补牢,当前学人似有必要多讲讲“为而不争”的道理,多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可贵思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经过较长一段时期努力,定然能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摘编自陈祖武《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有删改)
材料二: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争或不争,都是自己的选择。争,既要念着自己,还要防着别人,必然掺杂许多不必要的情绪,心就安不下来。不争,如果是彻底不作为,那么心安就没有了支柱,即便暂时心安,也无法长久。那么,该怎样“不争”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以“为而不争”为论述对象,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它在《老子》中的内涵,材料二侧重对它的解读。
B.材料一认为,“为而不争”的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当下,我们应认真践行这一美德。
C.材料二认为,凡事可为,而不去争,只有排除内心干扰、保持内心平静了,然后才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D.材料二认为,不把别人当对手,但求自己能尽心尽力,要想做到为而不争,必须下决心远离热闹的消遣,多给自己独处时间。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子为而不争有“利人”和“做人”两方面的含义,我们重视前者更要重视后者。
B.如果孟子不弘扬先贤不争思想,那他可能就提不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主张。
C.一些人因没有为而不争的思想,所以才做出了损人利己之事,甚至损害国家利益。
D.既然张载等人宣扬为而不争的思想,那么当前学人见贤思齐,似乎有必要也如此。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综合运用对比、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论述了为而不争的内涵、作用等内容。
B.材料二第二段将“我”“你”的人称融于论证过程,使语言变得亲切,易于读者接受。
C.材料一末段在论述中国古代学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基础上,向当前学人发出号召和呼吁。
D.材料二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形式,主要论证了当前我们该如何为而不争这一问题。
4.老子和孔子都主张“不争”,他们的“不争”思想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
5.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弘扬“为而不争”的思想?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
王愿坚
夜,漆黑。远处传来阵阵枪声。
冷风不停地钻进窗棂,灌到屋里来。
勤务员小韦冷不丁打了个寒噤,醒了。他觉着肩上沉甸甸的,原来不知什么时候那床旧夹被披在他身上了。他紧握着夹被先向墙角瞥了一眼,看见那块用砖头支起的门板上,毯子还是整整齐齐地铺在那里。再向桌边望望,只见首长依然坐在那里,对着桌上的地图看着,不时抬起头凝神思索,然后用铅笔在图上画上点儿什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