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800字。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关于儒、墨、杨三家鼎立的状况,在《孟子》中有比较集中的论述。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的这段话可能有夸张的成分,但是杨、墨的学说在战国初、中期势力之大,影响之广是可以想见的。而墨、杨两家的矛头都是指向儒家,儒家的势力已露出衰颓之势。因此孟子认为:“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孟子清楚地认识到杨、墨的学说直接危害儒家思想的传播。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于认为,杨朱的主要学说是“为我”,只重视自我,这种学说就是“无君”论,或者说叫做“无政府主义”,墨家主要学说是“兼爱”,爱天下一切人,而没有亲疏厚薄之分。这种学说就是目无父母。一个人如果心目中既无君主,又无父母,岂不是和禽兽一样了吗?孟子对杨、墨学说的斥责,显然有些过分。不过他这番话也是有所依据的,基本上抓住了杨、墨两家学说的要害,并且对其“危害性”有清醒的认识。
  杨朱主张“为我”而不损人。杨朱说:“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足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在他看来,人的生命比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还重要;如果一旦失去生命,就不会再有了。因此,在处理个人和国家的关系上,杨朱认为:“道之真,以持身;其余绪,以为国家。”后期法家韩非指出,要是相信杨朱的学说,则“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意即要民众为统治者卖命干事是不可能的。因此,孟子批评杨朱学派“无君”,不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墨子主张“兼爱”,如何会导致无父呢?此说实在有些牵强。只能说“兼爱”,对一切人都爱,一视同仁,反对儒家所说的爱有亲疏厚薄,爱自己的父母亲,要甚过爱其他的人。但是墨家的“兼爱”并不包含不爱自己的父母亲的意思。这里很明显可以看出,孟子对墨家的“兼爱”主张,进行了歪曲。这种歪曲,是因为墨家这一主张反对了儒家的“亲亲”为“仁”、爱有差等的主张。因此,孟子采用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段,把墨家的“兼爱”推上极端,这才得出了“兼爱”即是“无父”的结论。
  (节选自《人类社会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
  杨朱墨翟,这两个人,前者主张极端个人主义,“一毛不拔”;后者主张极端天下主义,“兼爱非攻”。表面看似如此,实则不然,更多的是后世的附会与误解。
  我们要判断一种观念是好是坏,一定要从各种观念之间的争论去了解,因为在争论与辨别中,才有所谓的价值判断。
  杨朱墨家这两派,也就是说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集体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孟子反对杨、墨学说的原因,在于这两家的矛头都是指向儒家的,且势力之大,影响之广已使得儒家的势力露出衰颓之势。
  B.材料一中,孟子列举详实有力的证据,运用严谨缜密的推理来斥责“无君无父”,与禽兽一样的杨墨学说,作者充分肯定了这种论证逻辑。
  C.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要判断一种观念是好是坏,应该从各种观念之间的争论去了解,因为在争论与辨别中,才有所谓的价值判断。
  D.材料二中,关于“拔一毛的权利应该归谁”这个问题,孟子的答案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即权利在父母或者家庭,而不在自己。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杨朱的“为我”主张,必然导致“无君”的结果,所以后来的法家韩非也批评他。于是孟子在此基础上,明确反对杨朱学说。
  B.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孟子未能真正理解墨家学说,以为“兼爱”,对一切人都爱,一视同仁,违背了儒家的“亲亲”为“仁”、爱有差等的主张。
  C.材料二认为,后世把杨朱的主张看作极端个人主义,把墨子的主张视为极端天下主义的原因,一是断章取义,二是附会歪曲,作为治学态度显然不可取。
  D.材料二中,杨朱认为“国家没权利要求我拔一毛”,强调国家与自我的关系,而孟子却从“你有没有权利拔自己的毛”的角度来驳斥杨朱,明显违反了排中律。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儒、墨、杨三家学说的是(3分)
  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
  B.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而去之。
  C.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D.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 最近在我国甘肃和日本先后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地震灾害,某校组织全体同学为国内外的灾区捐款。假设孟子、杨朱和墨子都是该校同学,且家庭条件都不富裕,每个人通过勤工俭学刚刚赚到100元钱,请根据材料中三个人学说的基本思想,设想他们对待捐款这件事会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并简要说明理由。(6分)
  5. 两则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论评析诸子学说,这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示?(4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材料一:
  1931年9月,整个武夷山区沉浸在一场暴风雨里。像谁拉开了一个看不见的闸门,雨,连成一片,向着整个山区倾倒。风借雨势,雨助风成,山石上溅起浓浓的白雾,大片的竹林梢头卷摆着浪花。山泉从无数岩石的缝隙里冲出来,汇成一股激流,冲着滚滚的山石、拔着低矮的小树,涌下山来。
  傍晚时分,程元吉把屋里的东西归置了一下,把薄薄的茅草屋顶上又压上了几块石头,怀里揣了几块红薯,就往外走。按说,像这样的天气,他是不该再到山里去的,但是不去又不行。那片南瓜地是一家人的命根子。两年前,爹被冤枉得不轻,程元吉想打场官司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