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00字。
《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教材
《望海潮》(东南形胜)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学习各时期古典诗歌名作,重在“诗意的探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积累阅读经验,提高诗歌审美鉴赏与评价能力,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本词是柳永青年时期的成名之作,也是其慢词长调中的代表作,重在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繁华,有“音律婉谐,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今”之誉,在宋词发展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课标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把握作品内涵,加深理解,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作品,积累阅读经验,培养审美趣味,增进理解,提升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强调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认识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表达艺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情
(授课班级为普瑞高中美术实验班)对语文学习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基础较薄弱;
学习过诸多词中名作,了解基本的诗歌鉴赏方法。没有学习过以城市为歌咏对象的诗词;对宋词风格的认识停留在“豪放”“婉约”的二分法,缺少诗词发展史的相关知识;对古人的“投赠”传统缺乏认识,易矮化理解为溜须拍马,曲意逢迎;学习缺乏系统性,停留在对单独一首的诗词的理解上,有待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反复吟诵,感受词的音律美;背诵本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词中铺陈、点染的艺术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运用联想和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借鉴本词艺术手法,尝试文学写作。
4.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知宋词的魅力,管窥孕育出宋词的宋代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鉴赏课文中描绘的景象;
2.柳永词在宋词发展史上的开创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习课文的艺术手法;
2.正确理解、评价本词。
教学过程
范读,导入
有人说,他是出没秦楼楚馆的风流才子 ;有人说,他是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也有人说,他是创作发展宋词的巨匠。他到底是谁?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柳永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