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18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在实体空间之外产生了另一个空间,即数字空间或赛博空间。为了实现在数字空间的关系建构,个体身体存在在实体之外需要再建一个虚体,这是进入数字空间的前提条件。个体只有完成了身份虚体的建构,才能在实体空间和数字空间之间实现切换。
在数字化时代,人格的实体虚体化即所谓数字人格的形成。严格来说,数字人格并不能叫作人格,是因为它始终是以人的身份虚体的存在为前置条件的。同时,数字人格一个主要的特性是通过网络数据实现的对人的拟像,网络数据不是对生命实体的真实采集,而是基于个人填写。讨论数字人格的意义不只在于确定人的网络存在方式,更在于防止数字人格对个体自我形成的诱导甚至压迫,使个体沦为网络的奴隶甚至牺牲品。
网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交往空间,而且提供了新的交往方式,形成了新的聚合关系。这种新的聚合关系既造就了面对面的熟悉的陌生人,即社会的陌生化;又造就了不见面的陌生的熟人,即网络社群的熟悉化。在这种新型聚合关系下,由于数字空间的出现扩大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范围,提升了人们的交往效能,使得人们在短时间内很容易找到自己的趣缘群体,进行集体“自嗨”,从而催生了一种新型文化即网络文化。它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依附性增强。圈层文化的出现既有个体精神上的需要,又有资本的助推。它以小群体的方式满足了个体个性化、差异化的精神需求,增强了个体生活的丰富性、多样性。人们聚合在一定的圈层下,形成窄化的虚拟关系,逐渐形成对圈层群体的依赖。在不同的圈层中有不同的圈规、语言、礼仪等,它是圈层部落成员的标识。
第二,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网络趣缘群体处于不同的圈子或圈层,很容易形成信息茧房,造成网络信息闭环。由于社交范围的狭小、社交圈子的固化,人们在圈层文化氛围中形成一种圈养型差异性群体人格。这一人格倾向是因网络虚拟世界的存在和作用而造成的现实生命实体的人格改变。
第三,对个性自由的误读。趣缘群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在现实生活规制中缺少或失去话语权的边缘人群的情感需求。个体也常常误把网络平台当成释放个性、张扬自我的自由渠道和途径。但实际上,网络趣缘群体的出现并未真正实现个体的自由,相反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文化圈子中,容易造成对异己的敌视或排斥,形成对趣缘群体的过分依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字人格产生的前提是网络,一旦脱离网络世界,数字人格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B.趣缘群体的形成有利有弊,它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但也容易让人们排斥异己。
C.在圈层文化氛围中产生的圈养型差异性群体人格不是网络虚拟人格,是真实人格。
D.被向往的虚拟人格可以引导个体克服困难,合理利用虚拟人格则对个体心理有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数字人格是对人的拟像,填写的网络数据出于个人的主观性,因而具有非真实性。
B.造成集体无意识的深层原因是同一性,同一性形成的标志是意见被简化、单一化。
C.虚拟人格可以减压、调节心理,它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出现,从而稳定下来。
D.因为人们从虚拟人格里获得了好处,所以对现实更加不满足,从而依赖虚拟人格。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世界卫生组织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虽然这一版本还未经各国正式批准,但已经引起了社会热议。
B.某一网瘾戒除机构实行军事化管理,有专业心理老师,网络成瘾者每天早晨都要跑操,日常生活环境也相对封闭。
C.研究发现,网络在线角色游戏“魔兽世界”的用户在游戏中的人格更接近于他们的理想自我,而不是现实自我。
D.王月在校乖巧听话,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但是在家却是不折不扣的“小魔女”,叛逆、脾气暴躁,不和父母沟通。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有人认为,在对待数字人格这一虚拟人格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镇篾匠
李笙清
旧时匠人传授手艺,大都喜欢传授给自己的子女,俗称“门第师”。除非匠人的后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不愿学父辈的手艺,匠人这才会将手艺传授给外姓徒弟。我的小叔便是这样的手艺传人。
小叔大我九岁,他十七岁那年,拜了住在老街的老篾匠漆师傅为师,学起了箴匠手艺。漆师傅是从湖南湘西搬来的,在老街上买了两间带后院的小屋。他把堂屋跟正房打通,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