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010字。
2023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屏幕上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材料”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说起研究杂交水稻的初衷,我曾亲眼看过五个饿殍,两人倒在桥下,两人倒在田里,一人倒在路旁.......”饥饿让袁隆平对水稻充满了遐想,他决心挑战传统的经典理论,跳出“无性杂交学说”的束缚,着手进行水稻有性杂交试验。
然而,要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却非易事,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在稻田里寻寻览觅。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后,与同事们一起率先育成我国第一个实用水稻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二九南1号”。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恢复系,至此,三系配套难关全部攻克,一举奠定杂交稻从理论到现实的基础。1976年开始,三系杂交稻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每亩增产20%。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震惊了全世界。
袁隆平没有骄傲,更没有止步,他感到三系法也存在着配组不自由、种子生产环节多等不足,他决心开展新的攻关。
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的。正当不育材料阳苗研究搞得如火如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给袁隆平心爱的水稻雄性不育试验“当头一棒”,几年积累下来的700多株珍贵不育材料秧苗,一夜之间被人全部拔除毁坏。
一些同行送来了冷嘲热讽。面对这种质疑,袁隆平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自信:“从表面上看,试验是失败了,但从本质上看,试验是成功的。”此时,袁隆平沉着冷静,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仔细思考,终于拨开云雾,提出了解决办法。到2000年平均产量比三系增长5%~10%,续写了“东方魔稻”的新篇章。
为全面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在分子层面探索超级稻秘密,2000年5月,科学家宣布,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惠及全世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了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很多人学成后都留在外国。有人便跟袁隆平说:“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认真地说:“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
(摘编自《袁隆平与杂交稻》)
材料二:
“天眼”之父南仁东,2018年11月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南仁东为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天眼”“天宫”“蛟龙”、大飞机被列为创新型国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表明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不仅震惊了全世界,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肯定和赞扬。
B.经过袁隆平的不懈努力,杂交稻培育成功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到2000年比三系稻平均每亩增产20%。
C.南仁东认为“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却对工程质量和延期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特别在意,体现了他矛盾的心理。
D.两则材料对两位科学家的科研之路进行了概括性叙述,表现了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领迎难而上、不断创新的精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袁隆平对去国外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后的学生去和留的看法,说明他看重的是科研的进步和人才的成长,而非一已之私。
B.材料二中南仁东在别人不看好的情况下,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表他有远见和强烈的责任心。
C.袁隆平和南仁东在科研领域均取得了伟大成就,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和赞扬,表明中国科学家已站在了世界之巅。
D.材料分别叙述了两位科学家的科研之路,其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与艰辛令人唏嘘这说明伟大的成功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两则材料的共同特点的一项是(3分)
A.采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使人物形象更加客观。
B.引用主人公原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C.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使作者的态度鲜明。
D.选取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而又各有侧重。
4.材料一通过对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事迹的叙述,重点突出了袁隆平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5.“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这也是无数呕心沥血的科研工作者的心声。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来,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是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