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8700字,答案扫描。

  安徽省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另外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我十岁就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我们的籍贯是取自我们的父亲的,并不是根据自己所生或所住的地方,而是和姓一般继承的,那是“血缘”,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血缘的空间投影”。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人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过去。如果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结成一个地方社群,他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纯粹的地缘,而不是血缘了。这样血缘和地缘才能分离。但是事实上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却相当困难。我常在各地的村子里看到被称为“客边”“新客”“外村人”等的人物。在户口册上也有注明“寄籍”的。在现代都市里都规定着可以取得该地公民权的手续,主要的是一定的居住时期。但是在乡村里居住时期并不是个重要条件,因为我知道许多村子里已有几代历史的人还是被称为新客或客边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这个三十多年里,中国发生了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大变迁,社会呈现出大移民、大流动的状态。乡土中国的中国人,也就是乡下人,从“土”里拔出来,抖抖身上的泥土,面貌渐渐脱离了“土气”,向城市进军。有些村子成了工业发展基地,很多外来者来打工,从而发展成了镇,或者城;有些城郊村庄在城市开发中成了市民,不再是农民;大部分村庄虽然还是农村,但是土地对于他们的关系已经根本上改变了,主要的经济收入不再是土地,不是种地了,而是进城打工了。年轻一代几乎和城里人没大差别,都到城里见过世面,走南闯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土社会中,人口繁殖是无法避免的。因人口繁殖,土地有限,血缘社群便自觉分裂,部分人外出寻找耕地,于是产生了乡愁。
  B.籍贯如同姓氏一样,是人们从父辈那里继承而来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缘性,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血缘的范畴。
  C.很多“新客”“客边”在村里就算繁衍了几代,依然无法获得本村的身份认同,因为中国乡土社会中的血缘和地缘是很难分离的。
  D.整个的社会因为流动,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人们相处时的“古道热肠”会消减,人们之间的关系呈现出陌生与冷漠的态势。
  2.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外婆家并不是我们认知中的“自己家”,引出了“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的论点。
  B.高科技和城市化的冲击下,人和人之间越来越“陌生”,由此可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乡土社会已经不复存在。
  C.材料二末尾举了美国发展出契约社会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社会流动可能更有利于发展出契约精神`和法理社会。
  D.材料二首先指出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现象,接着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指出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第29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11月5日在石壁客家祖地举行,海内外客属乡亲共8000余人齐聚祖地,寻根谒祖。
  B.抖音已经连续三年推出“新农人计划”扶持农业,“三农”创作者介绍家乡景色、特产,售卖农产品等,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C.深圳凭借着开放的政策、创新的氛围和多元的文化,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农村青壮年前往,寻找发展的机会。
  D.山西忻州神池县与外界没有相通的公共交通,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有人一辈子没走出过大山。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有人认为,随着改革开放,家乡的文化生活和过去有了很多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当下“乡土中国”有了哪些变化。(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奶奶与孙子
  [葡]特欧琳达•热尔桑
  他们一起去了海边,因为那是个美好的上午。奶奶穿着浅色的半裙,牵着孙子的手。一路上她都非常高兴,连她的心儿都在歌唱。
  孙子提着一个小水桶,打算拣些贝壳和海螺,就像之前和奶奶一起去海滩时那样。他一路上都很高兴,连手里的小水桶都在舞蹈。
  他们抵达的时候,那片海滩的状态十分宜人——阳光明媚,海浪很低;几乎不起风,海水也不冷。因此,孙子有很多时间去寻找贝壳和海螺,以及在海里泡澡。奶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