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100字。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照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海明威大概是世界上最喜欢也最擅长在小说中写对话的作家。像《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世上的光》《十个印第安人》《拳击家》《最后一片净土》《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小说,几乎全是由对话构成的,我们不妨称之为对话小说。
即使在《老人与海》中,老人桑提亚哥一个人到海上去钓鱼,海明威也通过让他用自言自语,或与鱼、鸟等说话的方式,写了那么多的对话。这样写,不仅使孤身在大海上的一个老人的形象真实可信,而且使小说充满了声音,使小说叙述显得丰富和生动。更为重要的一点,这些对话,体现了一个历尽沧桑的孤独老人与自然的那种亲如兄弟、熟稔如故、相契相融的关系,让读者觉得特亲切、感动。
海明威的对话小说把对话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简直是学写对话的教材和典范。海明威之所以喜欢写对话,其实与他的冰山理论和简洁的文学风格是一脉相承的。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及小说实践经常被称为“文学革命”。在人们的印象里,海明威首先是个拿着一把板斧的作家。他要把长期以来英语文学中的浮华、啰嗦、烦琐的东西砍掉,把雍塞昏暗的语言森林中的那些冗言赘语伐掉。他要剔除那些习惯性的解释、社会难题探讨、哲理性议论。他认为经过时间的淘洗,有些东西会消失湮没:哲理很快会有霉味,社会难题早被人忘怀,流行的道德风尚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能够保留下来的只有小说中的那些人物、故事、声音、画面。他孜孜以求的是表现和描绘具体的对象,让眼睛和对象之间、对象和读者之间直接相通,产生光鲜如面的感受,让读者的阅读目光变得光明通透,一目了然。在海明威的具体叙述中,他删去了解释和议论,砍掉了花花绿绿的声响,清除了传统的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丢掉了不必要的定语和状语,伐掉了那些多余的语言枝叶,只留下清爽疏朗的枝干,只留下了最为简洁的景色描绘,只留下了名词和动词,画面和声音,只留下了干净利索曲尽其妙的对话。
的确,海明威最得心应手的是写对话。批评家们指出海明威有一副极为敏感的耳朵,他的听觉极为细腻发达,能够辨别人们谈话中极为细微的差别,而且善于将其用一种“风格化了的口语”表达出来。据说,他从亨利•詹姆斯那里学到对话的戏剧化,但不像亨利•詹姆斯那样需要使用那么多“舞台指示”来说明对话的背景、说话人的思路和姿势。相反,他可以用巧妙得当的对话来暗示背景、说话人的思路,以及说话时的神情。一句话,他善于用对话来代替叙述。
(选自张亦辉《叙事之魅——中外小说十讲》)
材料二:
小说家在设计对话时,与他的人物一样,随着对话犹如剥笋一般一步一步地进行,也会因为对话力度的一步步的加强,所有的一切正一步一步地趋向紧张、饱和与圆满,也会充满愉悦。那时,他就不再是一个旁听者,他将自己分裂为甲乙双方,一会儿站在甲的视点上,一会儿站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明威的小说被称为“对话小说”,将“对话艺术”发挥到极致,因此可以作为学写对话的教材和典范。
B.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坚持“冰山理论”和“极简风格”,这是他擅长用对话来表现小说的艺术性的最主要原因。
C.海明威对英语文学中的浮华、啰嗦、烦琐进行了大胆的割除,主张表现和描绘具体的对象。
D.批评家们认为,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基于他极为细腻发达的听觉,能够辨别人们谈话中极为细微的差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明威的小说中留下了主要的枝干,而这其中大多数枝干又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
B.海明威将从詹姆斯处学到的对话戏剧化进行了改良,与詹姆斯截然不同的是其善于用对话来代替叙述。
C.小说家设计对话,就如同将自己分裂开来,各持一方的观点,一直保持对立与对抗。
D.好的小说对话能让人物更圆满地表达意愿,在对话的延续中,达到快意的效能。
3.下列小说中的对话,不符合海明威“对话艺术”中曲尽其妙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B.“孩子们也都醒着。”印第安女人的话里带着宿命意味,“这病一旦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孙犁《荷花淀》)
D.区长问小二黑道:“刘二黑,你愿意不愿意?”小二黑说:“不愿意!”(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4.结合材料一,概述海明威小说中“对话艺术”的具体做法。(6分)
5.《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刚到贾府,与贾母闲聊,贾母问及念何书,黛玉答:“只刚念了《四书》。”然而片刻之后,黛玉与宝玉叙谈中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结合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分析这里体现了怎样的“对话艺术”。(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鱼苇之事
孙犁
多年不到白洋淀去,关于菱茨鱼苇之事,印象也淡了。近日,一位妇女,闲时和我谈些她家乡的事,引起我对水乡的怀念。
她家住在D村。这个小地方,曾有一京二卫三D村之称。原来是个水旱码头,很是繁华热闹。大清河在村南流过,下水直达天津。又是一个闸口,每天黄昏,帆樯林立。旱路通往保定,是过路客商打尖的地方。我记得在同口教书时,前往保定,就是在这里吃午饭,但当时的街道市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