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603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温馨提示:
  所有题目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请注意书写,卷面不整洁将视情况扣分。
  一、课本与读本阅读(20分,每题2分)
  1.语文学习小组计划梳理必修上课本中的重要作家及其作品,初稿中需要修正的一条是(   )
  A.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荀子》一书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B.韩愈字退之,中唐政治家、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他自称“郡望昌黎”,作品集名为《韩昌黎集》。
  C.苏轼字子瞻,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并称“三苏”。他精通诗、词、文,词集名为《稼轩长短句》。
  D.姚鼐字姬传,清代散文家,桐城派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有《惜抱轩诗文集》传世。
  2.学习文言文,要特别留心古今义不同以及古代常用而现代不常用的词。下列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攻:学习、研究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劝客饮酒
  D.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阳:山的南面
  3.成语从历史中走来,带有许多古汉语的印记。将熟悉的成语与正在学习的文言名篇结合起来,是一件饶有趣味之事。下面是小李在课本旁批注的成语,其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小学而大遗              (华而不实)
  B.耳得之而为声            (侃侃而谈)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犯而不校)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背道而驰)
  4.小李对家乡的文化现象很感兴趣,他细致梳理南京地名,从中归纳出若干条命名规则,其中三条是“用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命名”“用自然景观的特征命名”与“旧地名因语音或字形讹变为新地名”。以下是小李搜集来的原始资料,按照他的思路将这些地名按命名规则来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幕府山:传晋元帝过江,王导设幕府(参谋部)于此,故名。
  ②栖霞山:此山每到秋天,“丹枫似火,漫山凝霞”,故名。
  ③迈皋桥:传桥南原有卖奶糕的小店,桥以店名。
  ④彩霞街:原为集市,每天上街做买卖的大多是穿草鞋的农民,故名。
  ⑤乌衣巷:三国孙吴曾在此驻军,穿黑色军衣,称乌衣营,巷因此得名。
  ⑥珍珠泉:泉出于巨石间,似串串珍珠,故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 C.①④/②⑤/③⑥ D.①⑤/②⑥/③④
  5.阅读写景抒情散文,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景物的角度,提升文学欣赏品味。下列对经典散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都的秋》善于从寻常景物中发现诗意。作者将陶然亭等著名景点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