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专题突破练五古代诗歌阅读教师用书(10份打包)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专题突破练一信息性阅读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专题突破练五古代诗歌阅读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八信息性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 写作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二小说阅读 文言文阅读 写作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六文言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名句名篇默写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七小说阅读 散文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三散文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四文言文阅读 散文阅读 名句名篇默写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五信息性阅读 小说阅读 写作教师用书.doc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2部分攻坚决胜组合抢分练一信息类文本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语言文字运用教师用书.doc
专题突破练五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23•江苏省镇江市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9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①
黄庭坚
其一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其二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 ①崇宁元年(公元1102)黄庭坚遇赦返回江西故乡,行至岳阳楼所作。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投荒”句写诗人历尽坎坷,“鬓毛斑”与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写法类似,同样强调了诗人年华易逝。
B.“生入”句写诗人劫后重生,化用了班超典故,班超从军西域,年老思归,有“但愿生入玉门关”的话。
C.“满川”句中的“川”指洞庭湖,而“风雨”既指现实中的风雨,也暗指了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
D.“银山”句写出了君山在满川风雨之中,被水雾蒙上了一层银色,成了“银山”,更显出君山的空濛。
【解析】 “银山”句的意思是如能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当时非常惬意)。“银山”指波浪,而非君山。
2.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题材相同,而诗人登楼所见所感却并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6分)
答:_①杜诗登楼所见的是洞庭湖,“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写出它极其恢宏的气象。诗人由登楼引发了对老病孤独之身世的感慨,并寄托了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②黄诗登楼所见的是君山。“绾结湘娥十二鬟”描绘了君山众峰的形状好,像湘水女神盘结起的十二个发髻,写出了君山的灵秀之气。诗人冒雨登楼抒发了放逐归来的欣喜之情,寄托了不畏磨难、豁达洒脱的情怀。__
二、(2023•石家庄市教学质量检测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宿杜城亡友李羽处士故墅
温庭筠
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①东去鹤归天。
愁肠断处春何限,病眼开时月正圆。
……
组合抢分练八 信息性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一、(202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十次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日新之谓盛德”,中国文化之所以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在于中国人的勇毅坚忍,也在于中国人永葆期待与希望的时间更新意识。中国人看起来持重保守,但渴求改变现状、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心性一直十分丰盈。我们从年节礼俗中就能充分感知到中国人的这一时间观念特性。
中国历史上是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对时间的认知特别关注天文、气候、物候的季节变化,在四季流转中把握时间。同时,中国人又特别清楚地感知到四季岁时的循环不是追随旧轨的循环,而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时的循环是一种包含时间流逝的循环。中国人将岁时视作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是一个生命机体生长衰亡的过程,“冬尽春来,旧年死了,新年才生”。在四季与年度时间配合的循环中,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时间更新意识,发明了一系列蕴含时间过渡仪式的年节礼俗,在岁末年初、冬去春来的时节,中国人用它们来辞旧迎新。由于中国人的长期农业定居习惯,伴随着时间意识的是浓厚的伦理观念。在新旧交替转换的时间关口,中国人强调家族与社会集体的力量,驱走岁末冬寒,共同迎接新年新春。人们通过一系列或严肃或轻松的年节交往礼俗、祭祀礼俗与迎春礼俗,增进人世间情感与伦理关系,实现人与历史和自然关系的建构与连接,表达人们对新一轮岁时生活的美好期待,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过大年”是一个生动的民俗语汇,年是一个时间段落,它以除夕夜与新岁凌晨为中心,包括除夕前、除夕夜、新年三个时间段。围绕着这三个时间段形成三大年节礼俗,辞年礼俗、团年与守岁礼俗、拜年庆贺与迎春礼俗。
民间俗谚:“过了腊八就是年。”当家家户户和寺庙熬起腊八粥,空气中弥漫着腊八粥的香味时,年节就到了。辞年礼俗活动的中心是对一年来的各种人际关系进行调整增进,通常以年礼馈送与聚饮的方式进行,以表达对天地自然、亲友乡邻、同行同业甚至传统社会君臣之间的相互礼敬与感恩。辞年礼以亲友间馈赠礼物为主,主要是晚辈看望长辈,平辈之间相互探望。在岁末年初、冬春交接之际,人们相互馈赠礼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寒时节传递情感温暖。传统的辞年礼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转变为具有慈善性质的新年礼俗,一种是富裕人家借辞年礼给贫弱亲友以物质资助,让亲友在亲情滋润中得到实际的帮助;另一更值得提倡的是政府与相关部门在岁末对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进行专项慰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
“酒食相邀”,岁末聚饮,送别旧岁,是辞年礼俗的重要形式,也是千年以来的年节传统。岁末冬寒,百姓人家和各行各业以年终聚会的形式联络情感,这种形式在我国东南地区称为“尾牙”。
除了馈问与宴饮外,辞年礼俗还有对自然万物人格化的神灵的辞别,对环境的清洁,对自我精神与身体洁净之意。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处于年根岁末,辞年礼俗更趋紧密。人们不仅抓紧置办年货,准备过年食品,同时祭祀天地自然,礼送百神上天,清洁环境,装饰门庭与洁净自身。
团年与守岁礼俗是年节的重头戏,是年节通过仪式的关键环节。“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春节回家天经地义。团年礼俗中最主要的是共享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大餐,是凝聚中国家庭情感与信仰的精神圣餐。年夜饭的每一道菜肴都有丰厚的寓意与故事。要有头尾俱在的全鱼,以示年年有余;圆圆的红枣与丸子象征红火团圆等。《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备办菜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迎接新年。“年夜饭,回家吃”,是号召,更是行动,为新年的再出发提供精神力量。
发压岁钱,是团年礼俗的内容之一。
……
组合抢分练八 信息性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一、(2023•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十次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日新之谓盛德”,中国文化之所以传承千年,历久弥新,在于中国人的勇毅坚忍,也在于中国人永葆期待与希望的时间更新意识。中国人看起来持重保守,但渴求改变现状、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在心性一直十分丰盈。我们从年节礼俗中就能充分感知到中国人的这一时间观念特性。
中国历史上是以农业立国,农耕文明对时间的认知特别关注天文、气候、物候的季节变化,在四季流转中把握时间。同时,中国人又特别清楚地感知到四季岁时的循环不是追随旧轨的循环,而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岁时的循环是一种包含时间流逝的循环。中国人将岁时视作生命的历程,春夏秋冬是一个生命机体生长衰亡的过程,“冬尽春来,旧年死了,新年才生”。在四季与年度时间配合的循环中,中国人有着强烈的时间更新意识,发明了一系列蕴含时间过渡仪式的年节礼俗,在岁末年初、冬去春来的时节,中国人用它们来辞旧迎新。由于中国人的长期农业定居习惯,伴随着时间意识的是浓厚的伦理观念。在新旧交替转换的时间关口,中国人强调家族与社会集体的力量,驱走岁末冬寒,共同迎接新年新春。人们通过一系列或严肃或轻松的年节交往礼俗、祭祀礼俗与迎春礼俗,增进人世间情感与伦理关系,实现人与历史和自然关系的建构与连接,表达人们对新一轮岁时生活的美好期待,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过大年”是一个生动的民俗语汇,年是一个时间段落,它以除夕夜与新岁凌晨为中心,包括除夕前、除夕夜、新年三个时间段。围绕着这三个时间段形成三大年节礼俗,辞年礼俗、团年与守岁礼俗、拜年庆贺与迎春礼俗。
民间俗谚:“过了腊八就是年。”当家家户户和寺庙熬起腊八粥,空气中弥漫着腊八粥的香味时,年节就到了。辞年礼俗活动的中心是对一年来的各种人际关系进行调整增进,通常以年礼馈送与聚饮的方式进行,以表达对天地自然、亲友乡邻、同行同业甚至传统社会君臣之间的相互礼敬与感恩。辞年礼以亲友间馈赠礼物为主,主要是晚辈看望长辈,平辈之间相互探望。在岁末年初、冬春交接之际,人们相互馈赠礼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寒时节传递情感温暖。传统的辞年礼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可以转变为具有慈善性质的新年礼俗,一种是富裕人家借辞年礼给贫弱亲友以物质资助,让亲友在亲情滋润中得到实际的帮助;另一更值得提倡的是政府与相关部门在岁末对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进行专项慰问,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
“酒食相邀”,岁末聚饮,送别旧岁,是辞年礼俗的重要形式,也是千年以来的年节传统。岁末冬寒,百姓人家和各行各业以年终聚会的形式联络情感,这种形式在我国东南地区称为“尾牙”。
除了馈问与宴饮外,辞年礼俗还有对自然万物人格化的神灵的辞别,对环境的清洁,对自我精神与身体洁净之意。腊月二十三、二十四处于年根岁末,辞年礼俗更趋紧密。人们不仅抓紧置办年货,准备过年食品,同时祭祀天地自然,礼送百神上天,清洁环境,装饰门庭与洁净自身。
团年与守岁礼俗是年节的重头戏,是年节通过仪式的关键环节。“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春节回家天经地义。团年礼俗中最主要的是共享年夜饭,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大餐,是凝聚中国家庭情感与信仰的精神圣餐。年夜饭的每一道菜肴都有丰厚的寓意与故事。要有头尾俱在的全鱼,以示年年有余;圆圆的红枣与丸子象征红火团圆等。《荆楚岁时记》记载,岁暮家家备办菜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迎接新年。“年夜饭,回家吃”,是号召,更是行动,为新年的再出发提供精神力量。
发压岁钱,是团年礼俗的内容之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