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480字。

  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卡,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2.试卷共8页,有五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1998年1月,室友给了我一本《新科学家》杂志,里面有一篇物理学家约翰•格里宾所写的书评。格里宾评述的是社会学家霍华德•贝克尔所著的《社会学家的窍门》一书。该书详细地讲述了贝克尔对如何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持有的一些想法。格里宾在评论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他认为贝克尔讲的全是废话——那都是真正的科学家早就明白的事。不仅如此,格里宾还评论说,这本书只是印证了社会科学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格里宾的话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我大学主修的是物理学,看到这篇书评时我刚拿到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尽管是物理学和数学背景出身,但我渐渐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兴趣。
  自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以来,经常有外界人士好奇地问我,对于这个仅凭个人很难理解的世界,社会科学是怎么认为的呢?这个问题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正如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60年前指出的那样,它也揭示出大众对于社会科学本质的一个普遍误解。拉扎斯菲尔德当时正在写《美国士兵》,这本书的研究对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陆军部研究机构管理的60多万名军人。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拉扎菲尔德列出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命题。例如,第二个是“比起来自城市的士兵,来自农村的士兵往往在军队中有更好的精神面貌”。读者读到这里可能会说:“啊哈,很有道理嘛!20世纪40年代的农村人已经习惯了艰苦的生活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他们自然比城市人更容易适应军队的生活。那么,为什么还要动用如此庞大且昂贵的研究来告诉我这些靠自己就能想出答案的问题呢?”拉扎斯菲尔德接着惊人地指出,这6个命题都与实际研究结果完全相悖,恰恰是城里人在军队中表现得更快乐。在本书中我将说明,矛盾的关键恰恰是常识本身。
  不得不说,批评常识是一件棘手的事情,因为人人都觉得它是好的。常识确实非常适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并且非常有效;但涉及公司、文化市场、国家和全球机构的问题呈现出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复杂性,这时常识就会误导我们。它既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会削弱我们的理解能力。
  当然,我们不是提倡放弃所有的常识观念,只是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多用怀疑的眼光审视它们。比如,我确实认为自己驾车的技术水平高于平均值,尽管我知道,从统计学上来看,近半数这么想的人都是错的而我就是忍不住这么认为。但知道这一点,我至少会考虑自欺欺人的可能性。因此当我或者别人犯错时,我会尽量注意这个问题。或许我慢慢就会承认,并非每次口角都是别人的过错,即使有时我仍然会这么认为。或许我可以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总结出正确的做法。虽然这样做,我还是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一位高水平的司机,但我起码可以做得更好。
  同样地,当我们质疑自己对世界的假设,或是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些根本不了解的假设时,我们不一定会改变想法,但质疑至少会迫使我们发现自己是多么顽固,从而悬崖勒马。这种方法可能并不容易,但这是形成新的正确观念的第一步。
  (摘编自邓肯•J.瓦茨《反常识》,吕琳媛  徐舒琪译)
  材料二:
  当我们尝试用概率来思考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时,会遇到这样的困难,我们会偏好于那些对已知结果的解释,而忽略其他可能性。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定势思维的“反面”。我们应该在意的不是认知的升级,而是认知思维的“反”。思维之“反”究竟是什么?我们从3个层次来理解。首先,“反”是对数字化个体的新理解。数字经济催生了新个体的诞生,更小的圈层被完整地定义,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圈层的意见领袖。“反经验”是今天商业的破局点。其次,反经验指向的是脱离旧惯性的商业创新思维,通过反向归纳、反向实证的方法整合创意。差异常常以不符合经验逻辑的方式呈现,新“物种”必须超越经验的视角才能长成。最后,思维之“反”也是找到新场景的机会。“场景颗粒度”是数字文明的关键词之一,颗粒度意味着更细分、更个性化、更碎片化的需求。数据是场景颗粒度的基础,通过不间断地扫描用户行为,实现用户需求的精准响应,进而形成数字化场景解决方案。场景不断切换以期于细微之处触动消费者,那些过去越是让人觉得没有机会的场景里,就越可能隐藏着新的商业机会。
  (摘编自吴声《以思维之“反”应对商业进化》)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格里宾对贝克尔《社会学家的窍门》一书提出质疑,是因为他认为社会科学是一个矛盾综合体。
  B.常识对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很有效,但在处理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复杂问题时则常常失效。
  C.格里宾的书评触动了瓦茨,也让他对社会科学研究开始产生兴趣并选择将此作为自己的事业。
  D.应对商业进化时,我们要认识定势思维的“反面”,去“反”认知思维,而非一味升级认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拉扎斯菲尔德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当每个答案看似显而易见时,这种论证就有可能是错的。
  B.近半数认为自己车技高于平均值的人,其实都是错的现象表明,常识推理存在误导自己的缺陷。
  C.更细分、更个性化、更碎片化的需求是场景颗粒度的特点,场景不断切换就能给商家提供新商机。
  D.用概率去预测未来时,我们会倾向于对已知结果的解释,这意味着也许会有其他可能性被忽略。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钉钉,以个性化的生活方式重新定义工作与社交边界的融合,从智能门禁到人脸识别,从语音通讯到视频会议,场景可以随时切换。
  B.“纳米网红”拥有并不海量的粉丝,但在专业领域和粉丝群体中拥有极高的呼声和很深的信任,在商业上直接体现了很强的“带货能力”。
  C.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一书提出,要想一件东西在人群中流行开来,需要某些特别有影响力的关键人物在其中“推波助澜”。
  D.诚品书店的商业模式是“书+X”,通过将实体书店与线上电商平台相结合,打造了集图书、唱片和录像带于一体的连锁书店。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的侧重点。(4分)
  5.《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中提到:“‘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但袁隆平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请运用材料中的观点对袁隆平的做法加以评价。(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春雨之夜
  王统照
  黄昏过了,阴沉沉的黑幕罩住了大地。虽有清朗月光,却被一层层灰云遮住,更显得这是一个幽沉、静美、萧条的春夜。
  灯影被窗隙的微风拂着,只在白纱帏上一来一往地颤动。我正自拿了一本现代的英文新诗集,口里重复念着,咀嚼“寂寞之夜,未眠之前,我尽能听闻”那几个字。我便想寂寞之夜啊,今夕。……想到这里,有一种细微凄凉的声音,冲破了这个静境。①那种声音打在窗纸上,流在树叶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