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练习
专题01:《咏雪》课内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2:《咏雪》对比阅读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3:《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内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4:《陈太丘与友期行》对比阅读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5:《论语(十二章)》课内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6:《论语(十二章)》对比阅读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7:《诫子书》课内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8:《诫子书》对比阅读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9:《狼》课内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10:《狼》对比阅读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11:《穿井得一人》课内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12:《穿井得一人》对比阅读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13:《杞人忧天》课内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14:《杞人忧天》对比阅读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15:课外文言文-人物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16:课外文言文-寓言篇-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趣味阅读.doc
专题01:《咏雪》课内篇
趣味阅读
1. 下列中国古代才女,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2.下列历史典故,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谢道韫少博学,聪颖有才智,以大雪天吟出“凝阶似花积”之句得到谢安的赞赏,后世遂称女子文学才能为“咏絮才”。
B. 谢道韫风韵高迈,谢安称她有“雅人深致”。济尼常称赞:“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从此后称赞妇女超逸脱俗,常用“林下风”比喻。
C. 王谢,六朝望族琅琊王氏与陈郡谢氏之合称,后成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因王谢两家之王导、谢安及其后继者们于江左五朝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于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为后人所嫉羡,故有“王谢”之合称。
D. 刘禹锡的《乌衣巷》中,写过这样一首诗:“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是地处金陵南门朱雀桥附近,为东晋王导、谢安等世家巨族聚居之处。
3.下列诗句中,不是咏雪的一项是( )
A.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D.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4.《咏雪》一文中,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结合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你的观点。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白雪纷纷”, 对于这两个比喻的优劣,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谢太傅和作者的评判态度?你认为哪个更好,说出理由。
6.曹雪芹《红楼梦》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其中关于林黛玉、薛宝钗的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请结合《咏雪》一文的内容,说说判词中“咏絮才”典故的含义。
7. 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8. 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问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专题03:《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内篇
趣味阅读
1.对下列有关《世说新语》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楷书 ②草书 ③隶书 ④篆书 B.①楷书 ②篆书 ③楷书 ④行书
C.①行书 ②篆书 ③楷书 ④草书 D.①行书 ②草书 ③楷书 ④篆书
2.下列对《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C.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而(不久,一会儿) 因风起(趁)
B.已去(离开) 则是无信(就)
C.差可拟(相比) 入门不顾(看)
D.未若(不如) 与人期行(约定)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交代了不守信用的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是指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咏雪》通过叙述家庭聚会中咏雪的始末,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D.“尊君”是敬辞,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辞,谦称自己的父亲。
……
专题16:课外文言文-寓言篇
趣味阅读
一、欣赏下面的寓言故事插图,把来源于其中的成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成语:( ) (2)成语:( )
(3)成语:( ) (4)成语:( )
(5)成语:( ) (6)成语:( )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①,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根。②耒(lěi):一种农具。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只画一处)
兔 不 可 复 得 而 身 为 宋 国 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歧路亡羊
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②;又请杨子之坚③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④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