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360字。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讲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端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节选)
正如每个科学家的嗜好、气质以及对科学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一样,每个科学家追求科学的动机和涉及的范围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是个很难讨论的题目。除此之外,在科学家的一生中,他们的动机很容易发生巨大的变化,的确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街量标准。
当谈论到促使人们追求科学的动机时,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开普勒。开普勒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处在一个科学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伟大时期,这时科学正在摆脱笼罩在它身上的教条,为日后牛顿的发现铺平了道路。开普勒不迷信前人的成就,提出了一些包括哥白尼在内的一些伟人所没有提出的问题。
尽管开普勒解决行星运动等问题的方法,完全不同于在他之前的任何人,但他的工作方法仍然是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而且是这种方法的一个杰出的例子。他的分析过程漫长并且极其艰辛:他在20多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进行工作,从来没有放弃他的目标。如果用呕心沥血这个词来形容他的努力,也是丝毫不过分的。
开普勒追求科学的最显著特点是专注于他自己的探求。用雪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极为独特的人物。”但是,如果别人也像开普勒那样始终如一、专心致志地追求,他们能否也像开普勒那样成功呢?
首先,以迈克耳孙为例。在他的的一生中,他主要是追求一种测量光速的更准确的方法。他的这种兴趣几乎是出自偶然。当他在美国海军科学院任讲师时,科学院的一位负责人要他准备几篇有关光速的演讲稿。这是1878年的事,它致使1880年迈克耳孙第一次测定了光速。50年后的1931年5月7日,也就是他临死前两天,他着手口述一篇有关他最后观察结果的论文,这篇论文于他死后发表了。由于迈克耳孙的工作,人们对光速的精度从3×10³提高到3×10~^,也就是说提高了10倍。人们应该注意到在迈克耳孙漫长的工作生涯中,他的许多发明都与他热衷于研究“光波及其应用”有关。
第二个例子是爱丁顿。在他的后半生中,他花了16年多的时间来完善他的“基本理论”。他本人对他耗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有什么看法呢?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曾说道:“过去的16年中,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的理论的正确性。”虽然他自己这么说,但他的工作对此后的发展,没有留下任何印迹。
单一的对象和唯一的目标,是科学追求的明智之举吗?
开普勒的成功事例有力地说明,坚持不懈的努力能造就伟大的且具有开创性的发现。与此同时,很多事例表明许多了不起的想法几乎是自发地产生的。例如,狄拉克曾经写道:“有关泊松括号与电子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的研究工作,有些想法突然闪现于我脑海中,我不能够很明确地说清楚这种想法到底是如何出现的,但我感到这种工作是一种‘太容易获得的成功’。”这一事实,即狄拉克认为他的泊松括号与电子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的潜意识的想法是偶然产生的,说明那些有过重大发现的人似乎都想回忆起并珍惜他们取得成就的特殊时刻。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科学家的嗜好、气质以及对科学的态度有着千差万别,所以每个科学家追求科学的动机和涉及的范围也是各式各样的。
B. 科学发生巨变,其自身的“教条”正在被摆脱;时代给开普勒追求科学创造了有利条件,让他指出了哥白尼等人的错误。
C. 泊松括号与电子的相对论性波动方程是狄拉克的重大发现,他牢记那一时刻,但对那些想法突然出现的起因也说得不够清楚。
D. 哈代指出,科学家和数学家是一样的,会给后人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尽管他们可能永远不会了解后人判断的依据。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仅科学的追求及其动机难以探讨,而且科学家的动机也并非一成不变,想找到共同的衡儿标准极不容易。
B. 霄莱对开普勒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他“极为独特”,这里的“独特”是赞美他追求科学时专注于自己的探求。
C. 爱因斯坦的“得意的想法”几乎是自发地产生的,如果没有这一“想法”,他的广义相对论也就没有了基础。
D. 因为留恋自己不懈学习的时光,所以汤川秀树的自传仅写到他伟大发现的论文发表的事情后就不再继续。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点集合和无穷阶等现代理论的创始人乔治•康托,因为他的老师利奥波德•克罗内克痛恨并敌视他以及他的理论,结果康托精神失常。
B. 费米回忆自己发现慢中子引起放射性的那一刻:自己来到实验室,突然有一种想法,应该检验检验在入射中子前放一块铅所引起的结果。
C. 在第谷看来,开普勒全心全意致力于实验工作、完全不理会叽叽喳喳的谄言的宁静心态,几乎是一种超人的品质,令人敬畏。
D. 玻恩说:“我一开始就觉得研究工作是很大的乐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种享受。它比在其他职业方面做创造性的工作更有乐趣。”
4. 作者通过开普勒的成功事例得出了哪些结论?请分条概括。
5. 文章最后两段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谨性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为……所以……”错误。由原文“正如每个科学家的嗜好、气质以及对科学的态度是千差万别的一样,每个科学家追求科学的动机和涉及的范围也是千差万别的”可知,原文只是将两种情况进行了类比,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选项强加了因果。
B.“他指出了哥白尼等人的错误”错误。由原文“开普勒不迷信前人的成就,提出了一些包括哥白尼在内的一些伟人所没有提出的问题”可知,开普勒只是提出了一些包括哥白尼在内的一些伟人所没有提出的问题,选项曲解了文意。
D.“哈代指出”错误。由原文“我希望你们特别注意他所指的给后人留下一些纪念,正是后人能够据以做出判断的东西。那么,后人的判断——科学家本人永远也不会知道的东西——在多大程度上也是科学家追求科学的一种有意识的动机呢?”可知,科学家和数学家是一样的,会给后人留下值得纪念的东西,尽管他们可能永远不会了解后人判断的依据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从外面矗起的脚手架看,这是一座五层楼,现在正盖第四层。
少安磕磕绊绊从一堆一摞的建筑材料中穿过,进了那座楼的门洞。整个楼内像炸弹炸过一般零乱,到处是固定和拆卸下的木模和钢模。楼道的水泥还没有干,勉强能下脚。里面没有电灯,只能借助外面投进来的模糊灯光,摸索着爬上了二楼。二楼的楼道也和下面一样乱。所有的房间只有四堵墙的框架,没门没窗,没水没电。少安在楼道里愣住了:这地方怎么可能住人呢?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