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760字。

  《念奴娇•过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重点字词,体会古代诗词语言凝练而又意蕴丰富的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朗读的体验中,感受词中描绘的洞庭湖的美景;体会词中表现出的自然美与人格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感受作者的豪放词风。
  【教学重点】  感受词的意蕴丰富之美。
  【教学难点】  体会“物我合一”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读
  1.导入
  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而在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倾听作者的心情。
  2.作者及写作背景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他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张孝祥的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北归期间,途径洞庭湖,见平湖秋月,援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
  蒙冤罢官,因长途跋涉而风尘满面的张孝祥遇上清澈通透的洞庭湖,是何其的幸运啊!但这对洞庭湖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美好的相遇总是让人羡慕的,不过其实此刻,另一场美好的相遇正在悄然发生。大家知道吗?时隔近千年之后,在2020年的秋天,我们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相遇了。
  二、诵读
  1.范读:老师配乐范读,配乐为《秋湖月夜》。
  2.读音;三万顷qǐng  细斟zhēn  扣舷xián 扁舟piān
  3.重点字词:
  风色:风势。
  琼:美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