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27860字。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是什么?
柳宗元有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段话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是人的审美体验。
一般人之所以容易接受美是客观的观点,其中一个原园是他们看到物是客观的,因此他们觉得物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座山是客观的,那么这座山的美当然也是客观的。这里的错误是把“象”和“物”混淆起来了。在审美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不是“物”,而是“象”,“物”的有用性以及它的自然科学属性是不被注意的。审美观赏者注意的是“象”。在审美观赏者面前,“象”不等于“物”。一座山,它作为“物”,相对来说是不变的,但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面前,它的“象”却在变化。“物”是实在的世界,“象”是知觉的世界。竹子是“物”,眼中之竹则是“象”。“象”是“物”向人的知觉的显现,也是人对“物”的形式和意蕴的揭示。当人把自己的生命存在灌注到实在中去时。实在就有可能升华为非实在的形式——象。这种非实在的形式是不能离开人的意识的。
这正是朱光潜一贯强调的观点。朱光潜谈美,总是一再强调指出,把美看作天生自在的物,乃是一种常识的错误。他指出,“象”不能离开“见”的活动,有“见”的活动,“象”才呈现出来,所以美的观赏都带有几分的创造性。
(摘编自叶朗《美在意象》)
材料二:
如何欣赏古典诗歌?需要探索从原生的情感如何升华为诗。
首先,从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最小单位(细胞形态)开始研究。比如说,柳絮因风,撒盐空中,表面上是客观的景色,但是,一个好,一个不好,原因却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景色是不是准确,而且取决于内在的主观情感是不是契合。可见,这个最小单位,不能仅仅是一个修辞现象,而是一个诗的细胞。这个细胞是由主体某一特征和客体的某一特征两个方面猝然遇合的。目的并不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说兰亭不逢王羲之,则荒没空山,因美不自美,不能脱离欣赏者而存在。
B. 物是客观的,物的美就是客观的,作者认为这种观点错在把“物”等同于“象”。
C. 柳絮因风,撒盐空中,好坏的原因在于是否与主观情感相合,不在于客观景色。
D. 诗歌的意象是概括的,充满了情感的选择,要排除类似散文中无限多样的细节。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庭院之“竹”相对不变。但眼中之“竹”属于知觉世界,可以因时因人而不同。
B. “见”为“见者”的主动,所见本为零乱的材料,经“见”才有它的特殊形象。
C. 李白对春天之美的发现,与“梅”“柳”的特点猝然遇合,从而表现李白的情志。
D. 柳条不青不能折柳相送,作者借此来阐述意象的变异和假定性想象的决定作用。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即无梅。(辛弃疾《浣溪沙•种梅菊》)
B.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钟嵘《诗品序》)
C. 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
D. 一草一木,一丘一壑。皆灵想之独辟,总非人间所有。(恽南田《题洁庵图》)
4. 两则材料在谈论“意象”时,角度与目的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解析】
【1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不在于客观景色”错误。由原文“一个好,一个不好,原因却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景色是不是准确,而且取决于内在的主观情感是不是契合”可知,原文说的是“不仅仅取决于客观景色是不是准确”,可见是“在于客观景色”。
故选C。
【2题】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二)文学类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梁生宝买稻种
柳青
春雨唰唰地下着。透过外面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和市镇,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在春汛期间,暂时取消了每天晚班火车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摆渡,这次车下来的旅客,不得不在车站旅馆宿夜。小街上,空寂无人。只有他——一个年轻庄稼人,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①一只胳膊抱着用麻袋包着的被窝卷儿,黑幢幢地站在街边靠墙搭的一个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