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3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12份八年级学情调研
  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7分)
  宿迁历史幽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步入项王故里,你便会不由自主地反复咀嚼楚汉文化的内涵;徜祥于运河岸边荡漾的河水能悄悄洗dí你的心灵;登上三台山,秀qí的古木仿佛在讲述生命的炽热……运河的水、洪泽的浪、故里的墙,行宫的砖所凝聚的楚风清韵,将不断见证我们宿迁人奔向前程似锦的未来。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咀嚼洗dí秀qí炽热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1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意见是:。(2分)2.“诗言志”语出《尚书》,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诗人的心意、志向的。在此基础上,按要求默写古诗文。(10分)
  “志”就是情感的抒发,汉朝《庭中有奇树》一诗中“馨香盈怀袖,①”,道出了久别思远的怀念之情;杜甫在《春望》一诗中“②,恨别鸟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愁绪;在《孟子》中“穷则独善其身,③”表达了作者修身济世的情怀;杜牧的《赤壁》中的“④,”表达了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
  “志”还可以表达诗人的志向抱负,三国曹操《龟虽寿》一诗中“⑤,志在千里”表现了老当益壮的豪情壮志;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反映了诗人归隐田园的志趣,他觉得其中的妙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诗中“⑥,”表达了这层意思;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⑦,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李清照《渔家傲》中的“风休住,⑧”反映出她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3.下列依次填入文段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好的读书方法能事半功倍。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朱自清推崇姚鼐(nài)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①这种诵读的方法是理解与欣赏原著的重要方法
  ②这种精读的方法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离不了
  ③这种质疑的读书方法也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
  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②①③
  4.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7分)
  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云购物”“云课堂”“云祭祀”“云传承”“云诊断”……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云端”。为此,学校开展了“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设计活动环节。请你为本次活动补充设计两个恰当的环节。(4分)
  环节一:开展“互联网新闻”展播会
  环节二:
  环节三:
  (2)互联网信息虽丰富,但小语同学积累的课文内容及文学文化常识,有一项不正确,请帮他选出()(3分)
  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的著名词人,我们学了她的《渔家傲》、《如梦令》。B.《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哲理散文的作者是美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罗素。本文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C.人的品格与志趣可从不同角度表现。《愚公移山》以奇特想象寄寓了古代劳动人民不凡的追求;陶渊明《饮酒》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抒写了诗人热爱田园、厌倦世俗的思想感情。
  D.散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背影》中“背影”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线索;《昆明的雨》以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为线索。
  二、古诗文阅读(26分)
  (一)古诗阅读(7分)
  登赏心亭
  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注释】此诗写于陆游奉诏回临安路上,经建康登亭有感而作。作者曾建议迁都至建康,有利于抗金,但朝廷置之不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