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20字。
洮北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朗闰(rùn) 酝酿(niàng) 应和(hé) 花枝招展(zǎn)
B.燎亮(liáo) 抖擞(sǒu) 莅临(wèi) 咄咄逼人(duō)
C.贮藏(zhù) 吝啬(sè) 静谧(mì) 翻来覆去(fù)
D.分歧(qí) 盔甲(kuī) 惭愧(chán) 截然不同(jié)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______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有人把宝贵的时间______在休闲娱乐中,却不愿花时间______地读几本好书。阅读始终是知识的源泉,______少一些休闲娱乐,多读几本好书吧。
A.既 消费 全神贯注 只有 B.既 消耗 孜孜不倦 只有
C.不仅 消费 孜孜不倦 因此 D.不仅 消耗 全神贯注 因此
3.下列有关语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是一桥之隔。这座桥,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一抹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儿,有了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A.“温厚”“亲吻”“绚丽”是形容词。
B.“这座桥”中的“座”和“一抹绚丽的彩霞”中的“抹”都是量词。
C.“呵护”和“成长”是动词。
D.“温厚的爱”中的“爱”和“我爱祖国”中的“爱”,二者的词性不一样。
4.下面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潼关》作者谭嗣同,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B.《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夜雨寄北》。
D.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
5.古诗文填空。(5分)
(1)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2)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传不习乎?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6题。(3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遭贬谪的同情、关切和惆怅、伤感之情。
B.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写景营造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气氛。
C.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李白诗直抒胸臆,元稹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
D.李白诗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元稹诗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听闻噩耗时的震惊。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7—10题。(13分)
【甲】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乙】
沈屯子偕友入市,闻唱书者言:“杨文广①困于柳州城内乏粮饷外阻援兵。”蹙然诵叹不已。友曳之归。日夜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从此悒悒②成疾。家人劝之游于郊外,以纾③其意。又忽见道上有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衢上行人必有受戕者。”归而益忧。夫世之多忧者类此也。
【注释】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③纾:解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废寝食者 一箪食,一瓢饮(《论语??雍也》)
B.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C.闻唱书者言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穿井得一人》)
D.友曳之归 一屠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