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680字。

  江西省红色十校2024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说明:
  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全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绿水逶迤,波光潋滟,江河湖沼等湿地留给人们无数美好斑斓的印象。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国际湿地城市”武汉设主会场举行,这是我国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这既是我国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务实举措,也是为全球湿地保护凝聚共识、汇聚合力。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地球之肾”之称。中国湿地分布广泛,从东北的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到青藏高原上的三江源、若尔盖草原,再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遍布中华大地、形态各异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栖息之地。
  湿地系统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但却如大多数生态资源公共产品一样,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一个时期以来,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影响下,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围垦、污染、非法侵占、过度捕捞等破坏性行为,令湿地伤痕累累。近年来,长江流域发生历史罕见的旱情,鄱阳湖、洞庭湖1个月“缩水”近70%,露出大面积干涸龟裂的湖床,更释放出必须高度重视保护湿地、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鲜明信号。
  保护湿地,是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保护湿地,珍爱湿地,让湿地系统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从“一曲溪流一曲烟”的杭州西溪湿地,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大明湖畔,再到“江豚出没白波中”的万里长江盛景,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能领略湿地之美。
  湿地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绵绵用力。从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将重要湿地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把湿地列为一级地类,用制度刚性推动全国湿地生态保护。近日,最高检指导发布了首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披露了违法侵占、围湖填湖、非法狩猎、违法养殖、固体废物污染等不同类型的破坏湿地行为,共同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约786万亩,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93.5亿元,为全社会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法律遵循。
  “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伴水而居,枕水而眠,对中国人而言,湿地不仅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性作用,还承载着传承千年的诗意情怀。守护湿地,不仅是守护我们日常生活的栖身之所,同时也具有守护中国人精神原乡的独特意蕴。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湿地,争取让更多孩子能记住湿地之美,记住乡愁。
  (摘编自光明网《守护湿地关乎乡愁》)
  文本二:
  什么是湿地?它为什么被称为“地球之肾”呢?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早在数万年前,人类文明便在江河、湖泊等水源旁悄然萌芽。数十年前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举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球意识在大会中得以显现。
  B. 湿地,又被称为“地球之肾”,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资源从而造就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
  C. 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形态多样,生态功能重要,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的重要场所。
  D. 近年鄱阳湖、洞庭湖流域旱情严重,大量“缩水”,这与湿地的不合理开发、破坏性使用有一定关系。
  2.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 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支撑观点“湿地是地球之肾”的一项是(   )
  A. 长江中下游湿地是我国最大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长江流域的众多人口和经济布局主要集中在流域内的河流和湖泊湿地区域。
  B. 三江平原有中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高低等植物有1200多种,对调节当地气候起到了重要作用。
  C. 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华水塔”。
  D. 珠江三角洲湿地位于广州以南,面积超过475000公顷,物种资源丰富,夏季吸收水分,涵养水源;冬季释放水分,反哺河流。
  4. 下列有关文本一与文本二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是时事评论类文章,紧扣社会时代热点,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B. 文本二是科普类文章,通俗易懂,注重科普性,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
  C. 文本一行文结构清晰,语言有感染力,诗文的引用强化了文章的情感。
  D. 文本二语言科学准确,恰当的比喻有助于读者理解接受科学文化知识。
  5. 根据文本一相关内容,试分析保护湿地应该重视哪些工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是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资源从而造就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地球之肾’之称”,可知“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独特的功能”这三者是并列关系,都是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的原因。选项说“由于其具有丰富的资源从而造就了地球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把“丰富的资源”看成是“地球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原因,强加因果。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暗森林•尾声
  刘慈欣
  五年以后。罗辑一家远远就看到了引力波天线,但车行驶了半小时才到达它旁边,这时,他们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巨大。天线是一个横放的圆柱体,有一千五百米长,直径五十多米,整体悬浮在距地面两米左右的位置。它的表面也是光洁的镜面,一半映着天空,一半映着华北平原。它让人想起了三体世界的某种至今也很难为人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