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42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普通高中语文 年级 高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 加深对词中的用典艺术特色的理解,学会比较鉴赏。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3.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理解本词用典的艺术特色
  2. 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教学过程
  1.诵读感知•朗读正音。
  大声诵读课文,结合注释,读准字音、停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根据学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当时进行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
  (1)、佛(bì误读为fú)狸祠 下 。
  (2)、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2.诵读感知•通读明义。
  (1)用典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大的一个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
  用典也叫用事、用辞,也就是说,在诗词中“引用古代故事或过去的旧事以及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来说明当前的 事情,以丰富诗作的思想感情,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一种表现技巧或方法。“借古” 是为了“说今”, “说今”才是 诗人的目的所在。
  (2)《京口北固亭怀古》全文有五处用典,请你借助表格进行梳理。
  典故详解: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典故人物:孙权
  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屡变,歌台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