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91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检测(一)
  语 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共17分)
  材料一:
  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叫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和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门、窗、墙、瓦、槛、阶、栏杆、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和表现的多样性。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艺术创造不能完全脱离以往的传统基础而独立,即使突然接受一种崭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也仍然能表现本国精神。如南北朝的佛教雕刻,或唐宋的寺塔,都起源于印度,可结果仍以中国风格造就成熟的中国特有艺术。但现在许多建筑却片面地求新求异,照搬照抄西方建筑,完全失去了传统精神。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法式是一代又一代的匠师们创造并严格遵守的,这也使中国建筑自成体系。
  B.中国传统建筑虽遵守多种“文法”,但可以根据其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极不相同的类型。
  C.艺术创造虽然可以接受新的形式,受外来思想影响,但是不能够完全脱离传统基础。
  D.中国建筑始终表现出我们的传统习惯和趣味,所以我们不应该追求西方的建筑审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有一定的拘束性、运用的灵活性和表现的多样性,三者各自独立,平行发展。
  B.中国的古典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亭台水榭,均在多样变化中保持着共同的特性。
  C.一个国家在建筑上若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则会导致国家文化的衰落,甚至消亡。
  D.作者将仿制洋式的点缀与欧美纪念性建筑比较,说明西方建筑技艺高超,难以望其项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表现中国建筑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广州沙面红楼坐北朝南,红砖砌筑,南面北面各建有尖顶阁楼,内部有壁炉、铸铁天花,极富浪漫情调。
  B.南通光孝塔,每层塔檐用砖砌成迭涩平座,每层有四门,塔檐装有铜铃,风吹铃动,声如琴音,清脆悦耳。
  C.南京夫子庙飞虹桥用巨石筑成,两侧桥栏护板上雕有象征“一路连科”“青云直上”的纹饰,图案精美。
  D.汉明器陶楼的柱顶有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挑梁外端的斗拱承托檐檀,各个斗拱之间互不相连。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共16分)
  孔子的自白
  顾随
  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
  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①诸人的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