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770字。
准考证号:______ 姓名: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3—2024学年(上)初一年期末考试试卷
语文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
1.全卷分三个部分,共22题;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初一某语文学习小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语文的学习,不能单纯停留于文字、句子的学习,还要深入挖掘每篇文章背后的“思想情感”——每个汉字,都是各种情感抒发的载体。最近,他们展开了“语文中的‘情’”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来一探究竟吧!
【活动一“情感”之积累】(26分)
1.以下是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策划的“开场白”,请按要求完成任务。(9分)
中华文化,①(bó)大精深;文学作品,诗意隽永。它使我们的人生有情趣、有()。每一份文学作品,都表达着与众不同的情感,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体验,以及对世界的关照与思考。那一篇篇或绮丽或雄浑,或平淡或感慨的文字,酝酿光华,()历史的烟尘,被一代一代人琅琅②(yín)诵。优雅美好的文学作品,震动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精彩的人生之旅。文学作品中那烂漫的爱情,澄③(甲chéng;乙dèng)澈的友情,浓郁的乡情,无不情真意切,()。在初中的语文学习历程中,让我们一起挖掘作者们的思想抒发,走进文学大家们的内心世界吧!
(1)请根据拼音为文中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为第③处选择正确的拼音。(3分)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只需填甲或者乙)
(2)根据文中语境,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
A.信心浸透 声泪俱下 B.信心穿透 声泪俱下
C.信仰穿透 感人肺腑 D.信仰浸透 感人肺腑
(3)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3分)
A.优雅美好的文学作品,震动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精彩的人生之旅。
B.优雅美好的文学作品,震动我们的心灵,开启我们精彩的人生之旅。
C.优雅美好的文学作品,震撼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精彩的人生之旅。
D.优雅美好的文学作品,震撼我们的心灵,开启我们精彩的人生之旅。
2.小组成员从课内找到一些“表情达意”的佳句并进行了分类。请补全这些句子。(10分)
(1)表达吞吐日月的胸怀:星汉灿烂,______。(曹操《观沧海》)
(2)表达对故乡的怀恋:乡书何处达,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表达对人民的同情:遥怜故园菊,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表达对秋景的赞颂: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5)表达对恋人的思念: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6)表达对报国的向往: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表达对学生的肯定:一笔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回也不改其乐。(《论语??子罕》)
(8)表达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9)表达对朋友的牵挂与思念: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请根据阅读经验,帮助小组成员探究名著里的师徒情,完成表格内容。(3分)
名著书目 老师 典型事件 徒儿感情
《朝花夕拾》 寿镜吾——鲁迅私塾的启蒙老师 弟子行礼时,他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尊重
藤野先生——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恩师 留学期间,为鲁迅添改讲义,订正缺漏之处及文法错误,直到所有教授的课程结束。——《藤野先生》 ①______
《西游记》 ②______——孙悟空灵台方寸山学艺的师父 传授他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筋斗云。——《西游记》第二回 感恩
唐僧―—西天取经途中的师父 ③______,导致悟空第二次被驱赶。——《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委屈
4.名著中充满着爱恨情仇,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话,回答问题。(4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先言拜借A______,不展骁雄耐性柔……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西游记》
“裙钗”指的是谁?A处孙悟空所拜借的物品是指?“裙钗”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活动二“情感”之分析】(64分)
完成课内梳理后,“语文中的‘情’”综合性学习小组便开始尝试把目光放眼课外,力图举一反三了……
(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5—6题。(7分)
【甲】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乙】
襄邑道中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诗人此行是由于原官职任期已满,准备进京待选。
5.以下关于两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到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
B.乙诗三四两句写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化静景为动景,写出平原行舟平顺稳当的特点。
C.甲诗“入”和“流”两个动词连用,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出秋夜行船之事。
D.乙诗“飞”字明写花朵,暗写船快,点明节令;“卧”字表明作者躺于行船之中,写出悠闲。
6.两首诗歌的作者当时都在船行途中,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歌在情感上的异同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5分)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②以首抵触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④,竟不知。虎亦寻⑤卒去。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
【注】①浣衣:洗衣服。②至:甚至。③庶几:在这里有“希望”的意思。④痴:这里指天真可爱。⑤寻:不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