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260字。

  2023年秋期九年级期终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2024.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五千年文明看河南。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古人类从这里发源、古文明从这里萌芽、古中国由这里崛起,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而灿烂的文化。班级拟开展“文明的摇篮”主题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吧。
  活动一:让世界看到河南的文物
  下面这段文字是对河南博物馆“镇馆之宝”莲鹤方壶的介绍,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下面小题。
  莲鹤方壶,器型高大,高度达到122厘米,宽54厘米,重量达到了64公斤,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所以得名“莲鹤方壶”的原因,源于它精美绝伦的壶盖。
  当时的工匠异想天开,方壶的盖子竟然被打造成为盛开的双层十片莲花瓣,在莲花瓣的正中央,①伫立着一只双翼展开,引颈欲鸣的仙鹤,这只仙鹤形神俱佳,②栩栩如生,看得久了会给人一种盘③huán______欲飞的错觉。
  莲花瓣是静,仙鹤是动,在一动一静中,双方互相衬托,给人以无限的④xiá______想,这件国宝让无数观者为之倾倒,也因此被专家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伫立          ②栩栩如生          ③盘huán          ④xiá      想
  2.材料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3.同学们在河南博物馆参观,看到了“国宝”——贾湖骨笛,兴趣盎然。作为本次活动的导游,请你为下面的导游词选择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贾湖骨笛出土于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距今7800~9000年,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穿越时光,贾湖骨笛来到我们身边,如同仙鹤信使,它传递着先祖的智慧,是古人的情感寄托。当我们吹响它的那一刻,仿佛与贾湖的光影重叠。
  ①它是用鹤类尺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
  ②经过试奏,该笛被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就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
  ③骨笛通体呈土黄色晶莹亮洁,笛身多为20多厘米、管径1.1厘米左右,比起现在的笛子要小巧很多,可揣在兜里随身携带。
  ④贾湖骨笛为研究人类音乐史、文明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⑤这智慧的结晶,让我们深深折服于史前先民难以置信的创造力,也感受到文明的不断发展。
  ⑥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
  A.⑤④③②①⑥ B.⑤④③①⑥②
  C.③①⑥④⑤② D.③①⑥②④⑤
  活动二:让世界看到河南的诗词
  4.古诗词默写。
  (1)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为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有“国际都会”的美誉。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王安石等一大批文学史上闪耀千秋的人物都在此留下足迹。当范仲淹独吟“浊酒一杯家万里,①      ”(《渔家傲??秋思》)时,想得最多的应该就是早靖边患,回汴京复命吧;当苏轼胸胆开张密州出猎之时,借魏尚自比,“②      ,③      ”(《江城子??密州出猎》),萦绕的肯定是重回汴京,一展鸿鹄之志吧;当王安石登上飞来峰,“④      ,⑤      ”(《登飞来峰》)掷地有声,他想的是面对改革阻力,一往无前定能成功。
  (2)河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历史上的河南文人可谓灿若星河,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诗圣杜甫的《望岳》中“⑥      ,⑦      ”,展现少年杜甫的豪情壮志,令后人心潮澎湃;诗鬼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现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坚定决心,至今读起仍觉荡气回肠;诗豪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斯是陋室,⑧      ”成为万千后人甘居陋室,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烛照。
  活动三:让世界看到河南的文化遗产
  5.漫长的历史长河,在中原大地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我们一起来探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保护问题。
  【材料一】电影《满江红》上映后,其配乐“豫剧+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