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120字。
恩施市2023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全部在答题卷上,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卷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准考证号码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及本试题卷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考生不得折叠答题卷,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共6小题,20分)
2023年秋恩施市图书馆举办了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请你阅读下面有关读书的发言稿,完成下面小题。
①宋代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古往今来,学者没有不热爱读书的。多读书不仅有助于做学问,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感受世界的丰富。对联“方尺大小藏尽古今千秋事,寸指厚薄容纳天地万物情”就是这个意思。
②好读书,还要读好书。经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甲】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读书就会有驱动力,就会系统化,而不是零散的。其次,读书贵在坚持。读书修身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处不读,无时不读,无事不读,长久坚持,必有成效。另外,读书还要注意“三结合”。“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要刨根问底,不能随声附和,要在琢磨和质疑上下功夫,将读与思相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习圈点批注,记录读书心得,把读、写结合起来【乙】朱熹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是说读书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要把“做”作为读书的着落,努力做到读与做相结合,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④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强调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丙】在新的时代,阅读之旅更会美不胜收【丁】“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读书传统,将得以绵沿相传,生生不息。
1. 下列选项中对加点字词注音、书写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狭隘”中的“隘”应读作“ài”,“潜移默化”中的“潜”应读作“qiǎn”。
B. “随声附和”中的“和”应读作“hè”,“着落”中的“着”应读作“zhuó”。
C. “美不胜收”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欣赏不过来。
D. “绵沿”应写作“绵延”,指的是“连续不断”。
2.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 ” B. 【乙】; C. 【丙】: D. 【丁】。
3. 依次填入第②段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充满歧路的选择中
②历经时间淘洗而传承下来的
③保存了人类文明中真善美的火种
④拥有强大的理解力和判断力
A. ③①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④①② D. ②③①④
【答案】1. A2. C3. D
【解析】
【1题】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词义。
A.“潜移默化”中的“潜”应读作“qián”;
故选A。
【2题】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C.“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强调在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是个完整的句子,丙处应用句号。
故选C。
【3题】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②“历经时间淘洗而传承下来的”说明经典名著的来源,是首句;
③“保存了人类文明中真善美的火种”紧承②句,说明了经典名著的价值,是次句;
①④两句紧密相联,说明经典名著对我们成长的作用,为第三、四句;
因此排序为:②③①④;
故选D。
4. 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下面情景中用语不当的一项是( )
A. 某中学校长接到图书馆的邀请函,回复道“兹介绍我校何伟老师前往参加本次活动,请予接洽为荷!”
B. 王教授在活动中遇到了自己的初中语文老师,他感慨道:“初中时承蒙您的雅教,我受益良多,若说我有一点点进步和成绩,都跟您密切相关。”
C. “像孙老师这样的大作家仍在为培养年轻人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一位青年作家参加互动时说到。
D. 李晓华在大会上做读书分享报告,最后总结发言:“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口语交际。
C.“尽绵薄之力”表示尽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是谦辞,不可用于评价对方。本句用语不当;
故选C。
5. 本次阅读大会还举行了诗词文联读抢答活动,请你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的文段补充完整。
诗中有景,李白夜发峨眉山,看到了“ 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