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经我5560字。

  广西河池环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共22分)
  (一)论教养(片段)
  谈论“风度”的书籍很多。在社会交往中,比如出门做客或者在家接待客人,在剧场,在工作场合,人究竟该如何自持?如何举止有度?怎么样对待老人和孩子?怎么样谈吐才算得体,不致使对方听了感到难堪?怎么样打扮才算合适,不致让周围的人们侧目而视?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陷,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有些人有一种cuò jué,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出于无聊,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扭捏作态。
  1. 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缺陷(     )        (2)cuò jué(     )
  2. 以上文段中有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四个字的成语:______、______
  (二)故乡(片段)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3.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一气:_______  (2)恣睢:_______
  4. 请将下列对联补写完整。
  上联:南宋天祥垂青史   下联:_____枫叶染红尘
  (三)创造宣言(片段)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倘若创造出丑恶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败,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败。倘若活人之塑像是由于集体的创造,而不是个人的创造,那么这成功失败也是属于集体而不是仅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5. 下列从以上几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这些书大都有详尽的论述。 B. 有些人有一种错觉。
  C.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D. 是我们的爱人。
  【答案】1.     ①. quē xiàn    ②. 错觉   
  2.     ①. 诸如此类    ②. 矫揉造作(附庸风雅、扭捏作态)   
  3.     ①. 声气相投,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②. 任意胡为   
  4. 家乡(故乡、故园)    5.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汉字注音的能力。
  缺陷(quē xiàn):欠缺或不完满的地方。
  cuò jué——错觉:对事物的不正确知觉。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句积累能力。
  诸如此类:象这类的各种事物。。
  矫揉造作:比喻不自然地故意做作。
  附庸风雅:指缺少文化修养的人,硬装出一副斯文儒雅的样子。
  扭捏作态:具有矫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一气:本义指声气相通。依据“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可知,这里指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恣睢:任意胡为。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
  上联:依据“南宋天祥垂青史”可知,“南宋”是名词,“天祥垂青史”是主谓短语,依据下联“枫叶染红尘”可知,是主谓短语。所以,下联中与上联“南宋”对应位置上所填写的词性也应是名词。依据语境可知,可以填写“故乡”或“故园”。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D.依据“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可知,这句话表明了教育者的重要性。依据“真善美的活人是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可知,这是表明教育者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关爱我们的人。所以,应将“是我们的爱人”改为“是爱我们的人”。
  故选D。
  6. 根据下表提示的信息填写诗文名句。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名句
  李白 《行路难(其一)》 用典表达了诗人期望得到明主赏识重用。 (1)________,_______。
  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
  不幸,积极乐观向上。 (2)_______,_______。
  杜甫 《月夜忆舍弟》 从视觉角度写秋夜,
  抒写浓浓的思乡之情。 (3)_______,_______。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运用对比,表现君心
  难测、获罪之快。 (4)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