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3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第一部分
(1-4题17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
【甲】保定驴肉火烧发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火烧口感酥脆( ),驴肉肥而不腻,回味 (醇厚 憨厚),实乃佳品。拿一个驴肉火烧在手,幸福在心中(yùn niàng)( )。
【乙】保定槐茂酱菜早在清康熙十年,就因味道 (鲜美 鲜嫩)而远近闻名。每一个吃到它的人都(gǎn kǎi)( )这确实是美味。可以赠给好友,增进友谊( )。
(1)根据上面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yùn niàng) ②(gǎn kǎi)
(2)给上面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酥脆( ) ②友谊( )
(3)从【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空缺处。(2分)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们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班主任看着成才的他们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
B.学海无涯,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多请教老师和同学,方能成为名家大师。
C.班干部凡事应当仁不让,工作中要迎难而上,公益活动也要带头参加。
D.虽然这道题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诲人不倦的王老师细心讲解,同学们最终还是明白了。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是其代表作之一。
C.古人常用敬辞和谦辞,如请教他人时说“赐教”,求助别人时说“劳驾”,发表自己的见解时说“拙见”。
D.小红想强调保定的历史悠久,她觉得朗读“走近保定,你就能感知到中国北方近五千年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时重音应该放在“近五千年”上。
4.读书是每一个人成长的阶梯,古往今来,好多名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感悟。下面是三位名人的读书感悟,请概括三则材料的内容,并谈一谈你对读书的认识。(5分)
资料一
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每天临睡之前,不论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总要读上一小时的书。如果碰到一本好书,那就会通宵达旦地读下去。在家里是这样,在旅途上、在开会的旅馆里,我也是这样。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
——叶辛《书将伴我走向未来》(有改动)
资料二
钱惟演曾经对僚属说:平生唯独爱好读书,坐着读经书、史书,躺着则读先秦百家著作和各种杂记,入厕的时候则读小令。所以从未把书放下片刻。
——欧阳修《归田录》(译文,有改动)
资料三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者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如果一个人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对于他,读书不仅是追求兴趣,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有些初看很干燥的书啃久了也可以啃出滋味来。
——朱光潜《谈读书》有改动)
第二部分
(5-20题53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5分)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
“愁”是一种萦绕在人类情感中挥之不去的情愫。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用“我寄愁心与明月,_ ”抒发了离别之愁,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乡书何处达, ”寄托思乡之愁,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抒发了旅人漂泊之愁,孔子曾在川上用“ ,不舍昼夜”抒发了时光易逝之愁,也有惜时之意。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想象并描绘“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画面。(3分)
(2)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