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100字。

  苏州市高二期中调研试卷
  语  文       2024.04
  答题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不按要求答卷不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3年8月24日,一场涉案金额5000元的著作权侵权案庭审直播,吸引了17万人在线观看。
  为何一起小标的案件能创下如此大的观看量?
  原因在于,这是国内首起公开审理的关于“AI绘画”生成物的法律属性与权利归属的案件。
  据庭审公开内容,2023年2月,原告李某利用某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输入提示词、设置各种参数等方式,生成了一张人物图片,后将该图片以“春风送来了温柔”为名发布在社交平台。次月,刘某在个人账号上使用该图片作为文章配图发布。随后,李某以侵犯作品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为由,将刘某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求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5000元,并赔礼道歉。
  2023年11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审理认为,涉案的AI绘画图片具备“独创性”要件,体现了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应被认定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被告未经其许可使用涉案图片且截去了其在小红书平台的署名水印,侵犯了原告对涉案图片享有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考虑到案件具体情况和侵权情节,法院最终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向原告赔偿经济损失5000元。
  随着这起案件法槌落下,AI“文生图”是否被认定为作品、其创作者是否可以拥有作品的著作权等问题持续引发热议。
  随着AI创作的发展,通过提示词生成的AI图片被广泛运用在线上线下各个场景,让更多“脑中有画面,心中有故事”的人能够进行更轻松、高效的创作。然而,AI“文成图”内容情况相当复杂,在生成内容中,人的独创性到底占有几分很难厘清,对于AI生成内容是否应当受到版权保护,在国内外均存有争议。
  据报道,2023年2月21日,美国版权局在官方文件中表示,人工智能绘画工具制作的一部漫画《黎明的曙光》的作者克里斯蒂娜对书中其独立创作和编排的内容享有版权,但书中由AI绘画工具创作的图片不受版权保护,因为其只是为AI绘画工具提供文本提示,并不是最后生成图像的“主脑”,不能算创作者;2023年8月,美国一法院裁定在没有任何人类输入内容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不受版权保护。
  在国内,2020年审定的国内人工智能写作领域第一案——腾讯公司状告“网贷之家”案中,认定原告主创团队用人工智能软件生成的文章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畴,而首例AI“文生图”侵权案,对AI绘画大模型使用者在生成图片上享有的权益给出了首次认可。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国斌表示:“以适当的法律手段,鼓励更多的人用最新的工具去创作,才能更有利于作品的创作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远比笼统否定用户独创性贡献更具前瞻性。”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综合审判一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朱阁在此前对此案的公开评述中进一步提到,“本案判决强调,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作品,需要个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
  “AI技术以极低的成本生产内容,本身已足够激励创作。用著作权法保护这类AI生成内容,可能反而增加公众使用、传播成本。‘保护’在私法领域是中性词,不是越多越好。”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熊文聪在此前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它们绝大部分不具有稀缺性。”在他看来,稀缺性是分析和认定独创性的角度,而独创性是“作品”法定要件之一。
  此外,作为一种“生成式”技术,AI图源本身的版权争议也一直未被厘清。此前发生过多起AI“学习并模仿画风”引起画手讨伐的事件,长期以来,画手对AI图片生成平台的抵制也未停止。
  崔国斌建议,立法者应强化中间商和平台的注意义务,要求其更积极地预防或阻止公众用户的侵权活动,或发展出合适的商业模式以代替公众用户更积极地寻求知识产权人的授权。社会也应开发更有效地利用水印、加密、过滤等技术措施,来预防侵权。权利人也应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努力降低公众获得授权的交易成本,从而挤压侵权活动的利润空间。对于一些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领域,立法者应强化侵权的法律责任,如强化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追究惩罚性赔偿、更多地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等。
  “在这种全新的技术背景之下,司法如何立足我国具体实际、立足我国的价值共识,服务和保障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时代之问。”朱阁更有前瞻性地思考到了AI对未来司法裁判的挑战,在她看来,面对AI带来的创作方式上的根本性变革,司法裁判需要从著作权法保护创作和传播的立法目的出发,对国家、社会、公民等各个维度进行利益衡量,给出清晰的规则,让市场、产业放下顾虑,产生稳定预期,促进产业发展。
  (摘编自2024.2.27法制网白楚玄《生成式AI作品是否受版权保护》)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某利用AI技术生成的图片被刘某未经许可使用,李某因此起诉刘某侵犯了其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B. 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AI绘画图片体现稀缺性,应被认定为作品,受版权保护,最终支持了李某的诉求。
  C. 熊文聪副教授认为,AI技术生产的内容丰富,但因为不具有高度的稀缺性,不应当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D. 作者认为,应该鼓励人们使用AI技术进行创作,并给予适当的法律保护,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AI生成的内容被赋予版权,可能会混淆创作的本质,从而影响到对创作者的激励,所以不能过度保护。
  B. AI通过学习并模仿画风生成的图片,引起了画手的讨伐和抵制,这表明版权问题在艺术创作领域尤为复杂。   
  C. 美国法院裁定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不受版权保护,是因为没有人类的参与,这与美国版权局的主张和立场相矛盾。
  D. 中国法律认可在某些情况下,AI生成的作品可以被认定为作品,这种立场使AI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有了更多的主观性。
  3.关于AI生成内容是否受版权保护的国内外争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美国,AI制作的漫画内容不受版权保护
  B. 在美国,AI独立制作的艺术作品不受版权保护
  C. 在国内,AI生成的文章可以受著作权法保护
  D. 在国内,AI生成的图片可以受著作权法保护
  4.下列不属于生成式AI作品版权问题讨论范畴的一项是(3分)
  A.司法裁判的挑战与适应       B.国际间法律协调的复杂性
  C.激励创新与保护公共利益的平衡  D.技术发展与饭碗焦虑
  5.请结合原文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具体含义。(6分)
  (二) 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屠杀不朽的人①  
  (法)让•雷维奇
  二十五岁之前我还是个穷教师,命运是在我的第一部小说《一座坟墓的探求》得到龚古尔奖金②的那一天转变的。在我的成功公布一个钟头以后,整个法国都知道了我的名字。在我的出版商的客厅里,有上百个新闻记者问我:“您比较喜欢哪些作家?……您是不是受了福克纳的影响?……”摄影记者喊着:“杜波瓦萨先生,头朝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