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4240字。
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4月22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尽管人类显示出一种固定的24小时作息模式,每个人各自的高峰和低谷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在白天很早的时候就达到清醒状态的高峰,而睡眠的低谷也在入夜后早早到来。这些都是“晨型人”,大约占总人口数的40%。他们更倾向于在清晨时分醒来,并且很乐意这样做,他们在一天的这个时候会拥有最理想的工作效率。另一些人则是“夜型人”,约占人口总数的30%。他们更喜欢很晚入睡,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甚至下午才起床。剩下30%的人处于早晚两型之间,稍微倾向于夜型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②你可能会将这两类人分别称为“早起鸟”和“夜猫子”。与“早起鸟”不同,“夜猫子”无论多么努力地尝试,仍然常常无法在夜里入睡。只有在第二天凌晨时分,“夜猫子”才能够迷迷糊糊地睡过去。因为晚睡,“夜猫子”当然会强烈地抵触早起。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无法正常工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尽管他们“醒着”,但他们的大脑在整个清晨仍然处于一种类似睡眠的状态。在一个叫作前额叶皮质的区域尤其如此。它位于眼睛上方,可以被视为大脑总部所在地。前额叶皮质控制着高层次的思维和逻辑推理,并帮助控制我们的情绪。当“夜猫子”被迫过早醒来时,他们的前额叶皮质仍然处于一种丧失工作能力的“离线”状态。就像一个在清晨就发动的冷引擎一样,它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上升到适合工作的温度,而在此之前,无法有效地运转。
③成年人的熬夜性或早起性,即睡眠类型是由基因决定的。如果你是个“夜猫子”,那么你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很可能也是“夜猫子”。可悲的是,社会对待“夜猫子”的态度是不公平的。首先是“懒惰”的标签,这是源于“夜猫子”白天起得很晚的习惯,因为他们直到凌晨才睡着。另一些人(通常是早起的人)会根据这种错误的假设来指责“夜猫子”,这些人认为这样的偏好是一种选择,如果他们不那么懒散,就可以很容易早起。然而,“夜猫子”并没有选择去做一个“早起鸟”。由于不可避免的DNA结构,他们生来就处于一种推迟的时间表中。这不是他们的意识缺陷,而是基因宿命。
④其次是根深蒂固的、不公平的社会工作日程安排,这种日程安排强烈偏向于一天早早地开始,这对“夜猫子”是一种折磨,对“早起鸟”则是优势。尽管如今情况有所改善,但标准的工作日程迫使“夜猫子”进入非自然的睡眠节奏。因此,在早晨的时候,“夜猫子”的工作表现远远无法达到最佳状态,而且在下午晚些时候和傍晚的标准工作时间结束以前,他们尚不能表现出真正的潜力。最不幸的是,“夜猫子”更缺乏睡眠,他们不得不同“早起鸟”一起起床,晚上又要比他们更晚才能入睡。因此,“夜猫子”经常会像俗话说的那样,“蜡烛两头烧脚”。因此,由于睡眠不足导致的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就会缠上他们,包括更高比例的抑郁、焦虑、糖尿病、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
⑤就这方面来说,我们需要一个社会变革,来为“夜猫子”提供一个折中方案,就像我们为其他身体差异(例如视力障碍)者所做的努力一样。我们需要更灵活的工作时间表,以便更好地适应所有的睡眠类型,而不仅是其中的一个极端。
⑥你可能对大自然为什么会在人们之间安排这种差异产生疑问。作为社会性物种,我们是否应该全都保持同步,从而可以同时起床并保证最充分的人类互动呢?也许并不是这样。这本书后面会讲到,人类很可能进化成了家庭甚至是整个部落共同睡眠,而不是独自或仅在夫妻之间。鉴于这种进化的背景,经过如此基因编码的睡眠或清醒时间偏好上的差异所带来的好处就容易理解了。某一个群体中的“夜猫子”直到凌晨1点或2点才会睡觉,并在早上9点或10点才醒来。而另一些早起的人晚上9点开始休息,早上5点就会醒来。这样,两组人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尽管每个人都得到了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整体上却只有4个小时处于易受攻击的状态(也就是每个人都在睡觉的时候),而不是8个小时。这有可能增加50%的存活率。大自然永远不会浪费可以提高一个物种的生存安全,从而形成其适应性的生物学特性——这里指的是一个群众中的个体睡觉和醒来的时间这个有益的变量。因此,这种差异性保留了下来。
(摘编自马修•沃克《我们为什么要睡觉》,田盈春译)
[注]蜡烛两头烧:指同时做太多的事情,把自己搞得很累。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睡眠低谷”,是指一个人的最佳睡眠时间。在标准的工作日程下,“夜型人”的睡眠低谷会影响其工作效率。
B.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是“晨型人”和“夜型人”显著的区别,他们的睡眠低谷完全不同,一个在夜晚,一个在白天。
C.“蜡烛两头烧”在文中的意思是,标准的工作日程迫使“夜型人”不得不早起,他们晚上还要比“晨型人”睡得更晚。
D.为提高自身的生存安全,人类很可能进化成家庭甚至整个部落共同睡眠,从而形成睡眠或清醒时间偏好上的差异。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在达到清醒状态的高峰的时间节点上存在差异性,据此可分为“夜型人”和“晨型人”。
B.如果一个“夜型人”在上午8点开始上班的时候尚未达到清醒状态的高峰,那么,他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应会受到一定影响。
C.由于“晨型人”和“夜型人”有着不同的睡眠机制,因此作者建议,工作时间表应该灵活安排,以适应不同睡眠类型的人。
D.作者将“晨型人”比作“早起鸟”,将“夜型人”比作“夜猫子”,直观形象地揭示了这两种不同睡眠类型的人的显著特征。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一项研究表明,“夜猫子”倾向于完全不吃早餐,或者选择吃晚点的早午餐,这种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引发疾病。
B.美国行为睡眠医学主任德雷鲁普建议,“夜猫子”可每天提前15到20分钟起床并逐渐增加,直到调整到理想时间为止。
C.在国外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白班和夜班工人的睡眠类型和其睡眠行为之间的关联,提出依不同睡眠类型进行轮班的策略。
D、发表在美国《睡眠》月刊上的一篇文章显示,强迫“夜猫子”像“早起鸟”一样工作会对其大脑功能、创造力和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为什么“夜猫子”不会变成“早起鸟”?请简要说明。(4分)
5.关于睡眠,作者从人类作为社会性物种的角度作了怎样的推论?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蝼 蚁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下室。地下室极其隐蔽,现在,那里藏着三个女人、一个男人和两个孩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