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3000字。

  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及第5课。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断亲”的话题提出后,许多人对中国社会亲缘关系的淡漠表示担心。但从很早时有关“陌生人社会”到来的讨论开始,随着核心家庭的崛起和传统家庭的衰落,年轻人和三代乃至两代内的亲戚逐渐疏远几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相比之下,“断亲”这个在媒体话语中被炒热的词语更像是一个并不新鲜现象的“新瓶装旧酒”。而比这个词指涉的现象更有趣的,或许也是这个词的使用本身。
  从各个角度来看,“断亲”都是一个非常符合如今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词,它和“断交”“断联”等词的联系使其具有了极端化的色彩。在强调和谐的中国社会文化中,“断”带有的负面联想,也会常常让与之相关的现象被视为一种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因此,不论是专门讨论“断亲”的论文,还是相关的新闻评论,也大多都会将落脚点置于“如何应对”这一现象上。比如,胡小武论文的结尾就指出,随着“90后”“95后”成为父母一代,会在心态、责任感等方面经历一轮调适,他们对于亲缘的关注也会随之唤醒,在“断亲”后形成一种新的亲缘回归。
  在一定程度上,“断亲”一词承载的将亲缘关系淡漠化视为一种问题的担忧,恰恰反映了亲缘在潜意识中依然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力量。曾经写出《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的著名人类学家阎云翔于2021年编辑出版了《倒立的中国家庭:21世纪早期的代际互动和新家庭主义》一书,其中,他提出了一种“新家庭主义”的分析框架,并指出近20年来,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随着改革的推进,国家整体的制度性支持在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退出,越来越多的风险和责任需要个体承担,而个人往往还难以具备承担的能力,此时家庭依然成为大多数人的“托底”选择。在家庭内部,近20年来的中国,代际、亲子间的关系甚至超过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而成为家庭内部的主轴。
  而在2022年接受新京报专访时,阎云翔更是指出,中国文化中的“关系本体论”特征,更是让中国人的“家”概念并不容易被抛弃。中国文化中的“家”有着近乎无限的弹性,并不是一个实质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关系型的存在,“它的大小和性质完全由它在具体情境下所囊括的人际关系所决定”。一方面,这解释了为何亲戚们的问候常常让年轻人感到一种无所适从的“越界”,这或许因为年轻人心中和亲威心中“亲密家人”的范围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习惯于用关系界定自身的中国人,很难轻易地斩断亲缘联系。
  个体化、结构性风险等现实条件的制约,都会使得新家庭主义思想难以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应该从彻底“断交”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的“断亲”现象,是值得探讨的。而年轻人是否过于“个人主义”,以至于开始抛弃亲情,这或许也是一个有些杞人忧天的问题。
  (摘编自刘亚光《年轻人真的开始“断亲”了吗?》)
  材料二:
  当前,一些青年与亲戚之间不互动、不交往,其亲缘关系呈现出越来越淡的趋势,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
  大家用目前40~50岁的人年轻时与亲戚交往互动状况来证明目前的年轻人亲缘关系淡漠。而今天的中国社会与几十年前的中国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意味着当年的他们与今天的年轻人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著名社会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指出,“断亲”一词具有极端化的色彩,是一个符合如今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词,容易让人产生负面联想。
  B材料一认为,亲戚的问候常常让年轻人感到“越界”,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心中和亲戚心中的“亲密家人”的范围不同。
  C材料二认为,近几十年来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家庭户规模变得越来越小,这成为影响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
  D.材料二认为,业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将会成为青年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因此,青年的亲缘关系越来越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指出,“断亲”一词更像是一个并不新鲜现象的“新瓶装旧酒”,可知“断亲”现象非新鲜事物而是以前就存在。
  B根据材料一可知,亲缘在人们潜意识中仍然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力量,所以,“断亲”这一话题才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C.材料一认为,很多对“断亲”的评论大多将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应对”这一现象上,这给大众以错误的引导。
  D.用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年轻时的亲情跟现在年轻人的亲情相比,而没有认识到两代人所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这是错误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网让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渐渐被他们放弃。
  B.每当春节临近,中国的大地上开始上演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戏。成千上万的游子踏上归途,只为了与家人共度这个传统佳节。
  C.当代青少年学业压力大,被学校及各类辅导班“窄化”为一个个“学习机器”,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很少。
  D.很多农村孩子大学毕业便分流到各大城市就业,结婚生子,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家乡亲戚的亲密接触与频繁交往。
  4.下列对材料—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使用了“几乎”“或许”“往往”“是否”等词语,使论证更严谨。
  B.材料—提及胡小武的论文和阎云翔编辑的书,通过一反一正两种看法,佐证自己的观点。
  C.材料二第四、五段论证社会变迁对亲缘关系的影响时,使用大量数据,使观点更可信。
  D.材料二引用社会学家米尔斯的观点,论证同时了解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性。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当代青年亲缘关系淡化的问题,但两者的观点有同有异,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水中之鱼  莫言
  1996年8月5日,你率领着装甲兵指挥学院数十名官兵,乘大卡车赴河北赞皇县境内的白草萍水库执行抗洪抢险任务。连日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县境内几座小型水库决堤,道路多处被冲断。你们的卡车挣扎到赞皇县城时,再也无法前进。大雨时断时续,城内一片汪洋。你与战友浑身水湿,忍着饥饿和寒冷,站在车上待命。你们熬过了一个漫漫长夜。你患痢疾已经一周,妻子去东北探亲未归。①昨天临行,你把两个熟鸡蛋装进衣兜,但此时你把它们忘记了。黑暗中雨声、水声喧哗。你心急如焚,肠胃绞痛。
  8月6日凌晨,一个消息传来:在县城东10余公里处,槐河的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