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20字。

  2023~2024 学年度春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兼听则明,      ▲       。《潜夫论??明暗》
  (2)      ▲       ,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知而好问,       ▲      ,《荀子??儒效》
  (4)为者常成,       ▲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5)《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氛围,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名句是:
  ①       ▲      ,②       ▲      。成语“扑朔迷离”也源于其中的“③      ▲       ,
  ④      ▲       ”两句。
  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6分)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中华人物长廊里,从古至今,群星闪耀:两弹元勋邓稼先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诠释了中国男儿的责任和担当;闻一多先生契而不舍,研究学问,反对独cái,慷慨淋漓;志愿军战士奔赴朝鲜,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样的光辉引导我们务实、向善、求美,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元勋▲独cái▲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改为▲
  (3)对文中画横线字词的词性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连词   介词    副词B.副词   连词   介词
  C.介词   连词   副词D.助词   连词   介词
  3.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对于他这种卑劣的行为,大家都感到深恶痛绝,决定不再和他打交道。
  B.我钦佩这部影片的男主角,因为面对艰难的生活环境,他不以为意,总能乐观面对困难。
  C.“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为保卫家园,八路军战士像一群奔腾的烈马,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前线。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敕勒歌》并称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B.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例如,“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足下”是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称。
  C.《土地的誓言》文章标题的含义应理解为“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家萧红就曾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主要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文学作品进行记述。
  5.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分)
  海滨中学七年(2)班拟开展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任务。
  (1)活动开始前,同学们对“国”字的演变进行了研究。请根据提示,将横线补充完整。(1分)
  国,甲骨文    =        (戈,武力)+    (口,即“郭”,城墙,城邑),两者相结合表示    ▲  。
  (2)为营造活动氛围,同学们创作了一副对联。对于对联的空白处,同学们有两种写法:第一种是“中华豪情传千古”;第二种是“民族尊严要爱惜”。你觉得哪种更恰当?请简述理由。(3分)
  上联:一面国旗,一方国土,国家荣誉莫轻视
  下联:万重民愿,万载民心,▲
  我认为“▲”更恰当,因为▲
  ▲
  (3)活动顺利开展,并将于3月26日下午3点在班级举行“我和我的祖国”诗歌朗诵会,准备邀请语文老师杨老师担任评委。请你代表班委会前去邀请杨老师,见面时你该怎么说?(3分)
  ▲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古诗文阅读
  班级里开展了“不负春光 学习正当时”的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20分)
  [甲]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②,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③那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内。②鉴:镜子。③渠:代指上文的方塘。④那,同“哪”。
  [乙]
  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尝言曰:“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