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30字。
七年级语文课堂练习2024.3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问题。
家国情怀流淌在中国人亘古不变的血液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鞠躬尽瘁,以己之力锲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的历史浪潮中。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他(她)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妇rú( )皆知。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不求名利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lán( ),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1.(4分)(1)根据拼音,在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妇 (rú)皆知 ②五彩斑 (lán)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亘 ②锲
2.(2分)下面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默默付出、不求名利的平凡人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解说:这个句子是一个排比句。
B.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解说:这个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C.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的责任心
解说:“英雄”“就”“拥有”“颗”四个词的词性依次是名词、副词、动词、量词。
D.家国情怀流淌在中国人亘古不变的血液里。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3.(3分)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4.(3分)下列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B.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松骨峰战斗、火海救儿童和雪中话苦乐这三个典型
故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所具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
义精神。
C.《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萧红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木兰诗》选自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5.古诗文名句填空。(9分)
家是一首多味的诗,身在远方的人,乡情常常会在某一瞬间漫上心头。《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李白在深夜听着远处飘来的别离之曲,不禁吟叹“ ,② ”;岑参远赴边塞,途中望乡,《逢入京使》里的一句“③ ,④ ”,让人动容;在《晚春》一诗中“⑤ ,⑥ ”两句,诗人借柳絮榆钱不甘示弱,加入了留春的行列来表达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木兰诗》中的木兰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⑦ ”,坚强背后是少女心中对家的不舍。《竹里馆》中 “⑧ , ⑨ ”两句,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显示出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表现自己僻居深林却并不为此感到孤独。
6.(8分)“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话题,“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为了增 强同学们的国家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我们班计划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信你能出色地完成下列任务。
(1)有四位同学诵读了下列诗句,其中哪一句不属于爱国主题类诗句( )(2分)
A.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B.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C.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屈原《国殇》
D.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2)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精彩的宣传标语。(2分)
(3)结合本学期所学课文中爱国人物或选择你熟悉的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