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3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阶段练习一
  八年级语文
  说明:1.本练习共6页,满分120分。
  2.请将所有答案都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练习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1~2题14分)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8分)
  阅读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你可以和随母归省“迅哥儿”到平桥村得到众星捧月般的优待,可以和“双喜”等众伙伴棹船一起听chán chán的水声,看如诗如画的江南夜景,吃自己动手煮的罗汉豆;A你也可以和________(作者)一起回延安喝ó,饱览它的生机勃勃;B你还可以和刘成章一起到安塞看后生舞腰鼓,震撼它的________。
  C阅读对于________智慧、________情操、________品德、________心灵等大有裨益。阅读,成就更美好的自我!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chán chán)________ ②(yóu mó)________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归省________ ②棹船________
  (3)A句和B句结构相同,请填上合适的答案。(2分)
  A________ B________
  (4)C句横线处依次应填入词语是________。(填序号)(2分)
  ①净化 ②陶冶 ③塑造 ④启迪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2022年9月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材料一】劳动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
  (1)请根据【材料一】所示,提炼出三条关于劳动课程的相关信息。(3分)
  (2)邻居李阿姨说:“现在孩子学习时间多宝贵,怎能浪费在劳动上?以后只要学业优秀,不会劳动也没关系。”请你用材料二的内容反驳他。(3分)
  第二部分(3~20题56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3.古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琴瑟友之。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悠哉悠哉,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美好场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回答4~5题。(共5分)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5.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6~9题。(共13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