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880字。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将答题内容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乡村艺术的宝库。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如村落景观,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景观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
  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的内容是乡土的,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花海,园艺、农艺、手工艺等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内容。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活。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如民居就地取材,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建筑,无不如此。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于自然归于自然。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一方面,乡村艺术体现在乡村整体,包括典礼、习俗与娱乐等,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艺术品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制作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了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
  乡村艺术还表现为融合特征,一是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不可分割,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既是生产活动也是生活的艺术创作活动。二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这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多子多福(石榴)”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乡村艺术中更多的是反映形式背后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耧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三是抽象与实用的融合。乡村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而存在的,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防火功能,编织的筐筐篓篓也是为了生产与生活的实用。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四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乡村是离大自然最近且与大自然融合程度最深的人类居住空间,如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和未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
  (摘编自朱启臻《乡村艺术有乡村艺术的规律》,有删减)
  材料二:
  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墙绘作品,帮助村庄旧貌换新颜,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性与故事性。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耗时五年为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打造的上千平方米墙绘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题材中的“鱼”为主线,既取村名谐音,又充满美好寓意,配合墙绘,大水峪村还举办了“首届街画艺术节”等多场文化活动,不仅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帮助其实现了特色文化与旅游经济双提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特色民居、村落形态、山水林田路、村落景观等共同构成诗意乡村,是乡村艺术的宝库。
  B.乡村艺术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房屋的设计样式是为了使用而存在的。
  C.乡村中的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
  D.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等科技手段,产生巨大能量,让孩子们快乐学习,积累审美经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体现了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属于乡村艺术宝库的一种。
  B.年画、剪纸、评书等乡村艺术都来源于生活,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乡土的。
  C.“柿子(事事如意)”“石榴(多子多福)”,这些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体现乡村艺术抽象与实用相融合的特征。
  D.广州美术学院师生的校园改造使金坑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值得全面推广。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关于艺术是助力乡村建设的方式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邀请专业艺术家或有艺术背景的人士到乡村进行授课和指导,提高乡村居民的艺术水平和创作能力。
  B.做好村民调查问卷工作,通过收集村民对乡村振兴的参与意愿、相关意见建议等,分析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度,并整理出符合民意的解决措施。
  C.乡村学校是城乡振兴发展的重要一环。截至目前,泉州市已累计完成乡村温馨校园改造467所。
  D.一墙一风景,一墙一阵地。一面面图文并茂的乡村文化墙将彩绘作为文明传递的有效载体,让乡村处处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图片不能体现乡村艺术融合特征的一项是(3分)(    )
  A.用荆条编制的背筐 B.徽派建筑的马头墙
  C.废弃易拉罐改造的小花盆 D.有“节节高升”寓意的甘蔗
  5.材料二中谈了三种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方式,你还能想到哪些方式?请结合当前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简要介绍并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粒儿
  冯骥才
  粒儿是刘八的闺女。
  刘八,因说话磕巴,人称刘磕巴,他老婆没了,和闺女粒儿相依为命,他在三岔河口开个小吃铺,只卖一种吃的——嘎巴菜。
  粒儿打小眼睛刚看见桌面时,就帮她爹端碗扫地,搬凳挪桌,张罗客人,一直忙到了十九,还在忙。现在忙还为了一件事,为了自己的嫁妆。邻家一位教私塾的郭先生,看粒儿这姑娘好,能干、乖巧又实在,要给儿子娶过来当媳妇。郭先生知道刘八的家境差,不叫刘八花钱,可嫁闺女哪能没有陪嫁?这就得拼力气干活,多赚点钱。
  嘎巴菜不过是把煎饼切碎煮了,上边放些佐料,可天津人做小吃很用脑子,东西不贵却好吃解馋。刘八这小吃店虽然连个名号也没有,整天人来人去很少闲着。河边都是船工脚夫,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