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11360字。

  九年级下月考
  语 文 试 卷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 完成1——4题。(8分)
  立春之后,雨水、惊蛰、春分等节气会接踵而至,初三年级的同学开展了研究二十四节气的活动。下面是一组同学收集的一部分资料,请回答问题。
  节气就是气候变化的节点,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古人把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 一年便有了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形成于春秋战国, 经历cāng( )海桑田, 斗转星移, 它们合序轮回, 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立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此时①春寒料峭,风力仍劲。虽然立春名字带“春”,可实际上并不像春。按照气温标准计算,此时我国960万平方公里中有大约67万平方公里是春,只占总面积的7%左右,可见立春是徒有虚名。但人们仍然把立春当做节日来庆祝, 做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然后,②春天就好像听见了人们的召唤, 在某一个夜晚, 声势浩大的春风忽然从苍苍草原,从莽莽沙漠, 滚滚而来。突然某一天, 河冰开裂了, 麦苗返青了, 山桃鼓苞了,春天来了。
  (二) 立夏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苦菜秀。”③在这时节, 蝼蝈、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万物至此皆日日攀长。看看下面丰子恺描绘立夏情景的画作,红红的樱桃, 满满的豌豆, 闻香飞来的蜻蜓,鲜活多姿, ④兴趣盎然, 引人xiá( )想。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在“风力仍劲”中,“劲”的意思是“坚强有力”, 应读为“jìn”。
  B.“cāng海”在此处表示阔大深远的海, 应写作“苍”。
  C.“引人xiá想”意为勾起人们的想象, xiá应写作“暇”。
  D.“聒噪”在此处的意思是“声音杂乱”, 读为“guō”。
  2.下面对材料中词语使用的理解或修辞的赏析, 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①处使用“春寒料峭”,意思是在立春这个节气, 春寒已去, 春意渐浓。
  B. ②处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描绘了春天不期而至的景象, 表达作者的欣喜之感。
  C. ③处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描绘夏日已至,万物忙碌、热闹非凡的景象。
  D. ④处使用“兴趣盎然”,意思是人们对丰子恺画作的高超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根据对联的要求及文段的相关提示,从以下句子中分别选出反映春季和夏季的一组对联, 并按上下联顺序依次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①东风软系桃花雨 ②红莲翘指蜻蜓吻 ③雁语无题桂就章 ④闻香转角梅方露
  ⑤碧水吟歌蛙鼓合 ⑥含笑迎春雪已红 ⑦菊香不散枫生色 ⑧西柳轻堆翡翠烟
  春季: _  夏季:
   
  4.同学在周记中写下自己的活动感受,划线句表达欠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句七言的节气歌,用简洁的方式完成了人们的自然启蒙。这不是一种智慧的结晶,而是一种巧妙的组合。它带着生命的密码和丰富的信息, 汇聚成一条浩荡的生命长河。
  5. 古诗文默写填空。 (7分)
  语文是什么?“人生自古谁无死?(1)□□□□□□□”(《过零丁洋》)是语
  文,语文是文天祥气节里透露的执着坚定;“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2)□□□□
  □□□□□ ”(《相见欢》)是语文,语文是李煜国破家亡、囚居禁足时, 心中复
  杂难遣的忧郁愁苦;(3)“ □□□□□?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是语文, 语
  文是韩愈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讽刺和控诉;“(4)□□□□□□□,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语文, 语文是岑参借颇
  具西域特色的乐器, 传达宴饮苍凉氛围的边塞之风;“(6) □□□□, (7)□□
  □□”(《答谢中书书》)是语文,语文是陶弘景清丽笔触下, 傍晚动静变幻的山川之美。
  二、阅读(45分)
  (一) 阅读下面的课内外文言文, 完成6-9 题。(8分)
  【甲】 陈涉世家(节选)
  吴广素爱人, 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 广故数言欲亡, 忿恚尉, 令辱之, 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 夺而杀尉。陈胜佐之, 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 “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