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140字。

  2022级高二下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4.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强调,要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政治局安排过多次有关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集体学习,2020年9月就曾安排了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的题目,今天再安排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题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我们党历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中华民族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说过:“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中华文明起源,不仅是我国学者潜心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国际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经过几代学者接续努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选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下午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我想就“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主要收获作一些简要的说明。
  2002年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立项。这是一项选今为止中国规模最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尊崇历史、研究历史、确立历史思维,对明晓治理国家的道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有重要作用。
  B.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来看待中华民族历史,既要看到它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也要看到它的连续性和重要指导意义。
  C.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作为阶段性研究仍存在着不足,需继续推进、不断深化。
  D.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四大都邑性遗址和黄河、长江、辽河流域的中心性遗址上,研究内容较丰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考古工作得以不断向前推进、取得重大成果,与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B.当今时代,要想中国文化稳定发展、突破创新,要想全世界华人紧密相连,我们需要重视中华文明的作用。
  C.学术没有界限,国外学者也可以研究中国文明,但中国学者对本国文明的研究更应潜心专注,不断努力。
  D.因为中国文明探源工程需要多学科多学者参与,规模很大,所以它的研究会耗时较久才能取得显著成果。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填入材料一第二段横线处的一项是(3分)
  A.列宁说,“民族的责任就是坚定地站在独立的基础上”
  B.普朗克说,“科学不能或者不愿影响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称作科学的”
  C.马克思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   
  D.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文明探源工程”收获图
  A.不同地区的社会上层有交流,借珍贵物品来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已出现。
  B.部分地区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阶段。
  C.当时中华文明在小麦、黄牛、冶金术等文化因素方面要落后于西亚地区文明。
  D.此阶段夏王朝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建造了同时期规模最大的都邑。
  5.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而中国学者却称它为“桎”。请谈谈这种认识的积极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神耳老拐(节选)
  钱玉贵
  秋老拐瘦小,干巴,身板微驼,虽说年纪甩六奔七了,但依然硬朗。老拐当了半辈子工人,他经常梦见回到了曙光化工厂,那是他青春小伙最风光的年代。特别是跟王大龙师傅学徒后,他也变成了厂子里有脸面的人物。
  最让老拐出风头的是1991年的国庆前夕,全厂正开足马力生产,要为国庆四十二周年“献礼”。老拐走进车间,在震耳欲聋的风机轰鸣声中立即听出了异样的细微的声响夹杂其中,他突然大声叫起来:停车,马上停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