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80字。
《社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理解课文的儿童叙述视角,体会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2.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鲁迅知社戏
师:出示在疫情期间三联生活周刊引用鲁迅的话导入。
“愿中国青年都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就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师:相信大家对鲁迅一定不陌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展示屏显文字)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师:本文选自小说《呐喊》,老师有个小问题考考大家,里面的“我”是童年时的鲁迅吗?生:不是,小说是虚构的。
师: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社戏》取材于作者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是鲁迅。
师: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是社戏?(屏显)
在南方大部分地区,有看社戏的习俗。“社”是 “村社”,村里往往设有土地公庙、祖祠等祭祀神灵的社庙。为了祈求这些神灵保佑全社来年风调雨顺、平安顺利赚大钱,村社每年一定时间都要请戏班子来唱戏给神灵看,这就叫做社戏。
(出示社戏图片,播放视频)
二、重回乐土忆乐事
(一)默读课文,梳理情节脉络
师: 看完了现实中的社戏,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社戏。请大家默读课文,梳理情节脉络。思考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围绕线索作者写了哪些事?
生默读梳理(6分钟)。
师:本文的线索是?(看社戏)有位同学把故事情节罗列了一下,但是顺序错了,你们能帮助他把顺序理清吗?
(师屏显文字)
A.船头看戏 B.夏夜行船 C.戏前波折 D.月夜归航
E.“六一”送豆 F.怀念看戏 G钓虾放牛 H.随母归省
生:我认为故事情节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H.随母归省G钓虾放牛C.戏前波折B.夏夜行船A.船头看戏D.月夜归航 E.“六一”送豆 F.怀念看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