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910字。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时限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任务。
民俗蕴含乡情童趣。听,宛转悠扬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让人战lì( )震撼;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乐趣无穷!民俗蕴含淳朴民风。听,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看,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尝,香香的米酒甜甜的馍。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世故,尽在民风民俗中。
(1)给加横线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幽悄( ) ②战lì( )
(2)文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宛转悠扬 B. 叹为观止 C. 刚健雄浑 D. 人情世故
【答案】(1) ①. qiǎo ②. 栗 (2)B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幽悄:意思是低微,谓幽约微妙。“悄”是多音字,当意思是“寂静无声或声音很低”时,读qiǎo。
战栗:zhàn lì,形容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或因恐惧、寒冷而颤抖、发抖、哆嗦。注意“栗”不能写成“粟”。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宛转悠扬:指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句中修饰笛声,使用正确;
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句中形容笛声,是听到的,使用对象不当;
C.刚健雄浑:形容一些东西非常的坚强,而且看上去非常的雄伟。句中修饰豪放的安塞腰鼓,使用正确;
D.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这里与“先民遗风”并举,使用正确;
故选B。
2. 下面出自《安塞腰鼓》的例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请你仿照这种句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一个语文课堂的场面。
示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星星一样,是渴望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擂鼓一样,是朗朗的书声;电石一样,是碰撞的思维。
【答案】 ①. 树林一样 ②. 是高举的小手 ③. 阳光一样 ④. 是灿烂的笑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仿写。注意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词,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仿写两组句子,与例句共同描写一个语文课堂的场面。
“渴望的眼睛”如同明亮的星星,表现出学生们对知识的热切渴望;“朗朗的书声”如同擂鼓一般有力,体现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投入;“碰撞的思维”如同电石火花般激烈,展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思想交流的活跃和热烈。
示例:春潮一样,是涌动的思绪;彩虹一样,是丰富的想象;春风一样,是柔和的语调……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到同志们的认真负责,使我很受感动。
B.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C. 部编语文教材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选文突出经典型,注重文质兼美,兼顾时代性。
D.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看到”或“使”;
C.句式杂糅,去掉“紧紧围绕”或“以……为核心”;
D.语序不当,“传承”与“创造”调换位置;
故选B。
4. 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
主题归纳 诗句梳理
旋律令人醉 诗歌“蒹葭苍苍①,______”,“蒹葭萋萋,②____”读来韵律和谐,令人陶醉。
环境怡人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③____,④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