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6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班别、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只需交答题卡。
一、积累运用(29分)
1. 默写古诗。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请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品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经典诗歌,需领略其中丰富的内涵。读《天净沙??秋思》,我们从“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马致远漂泊他乡的羁旅之苦;读《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让我们领略了花木兰战场生活的艰难苦寒。
【答案】 ①. 不亦说乎 ②. 有朋自远方来 ③. 马上相逢无纸笔 ④. 谁家玉笛暗飞声 ⑤. 散入春风满洛城 ⑥.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⑦. 何人不起故园情 ⑧. 独坐幽篁里 ⑨. 弹琴复长啸 ⑩. 断肠人在天涯 ??. 朔气传金柝 ??. 寒光照铁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逢、散、满、闻、柳、幽、篁、啸、断、涯、朔、柝。
2. 韩愈 《晚春》善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你从诗中找一个有关拟人的词语进行赏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答案】示例1:“知春”,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草树仿佛消息灵通的情态。
示例2:“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晚春时百花惜春,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
示例3:“惟解”是只知道的意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杨花榆荚诚实可爱(或懂得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结合运用拟人修辞的诗句进行分析即可。
“百般红紫斗芳菲”中,“斗”字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地描绘了百花争艳、竞相开放的情景。春天即将结束,各种花卉仿佛知道春天的短暂,因此它们竭尽全力地展示自己的美丽,竞相绽放,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竞赛一样。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还能够体会到作者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同时,“斗”字也赋予了春天一种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美感。
“知春不久归”:这里的“知”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它赋予了草树以人类的感知能力,让它们仿佛能预知春天的离去。这种表达不仅增加了诗句的生动性,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春天的短暂,从而引发读者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杨花榆荚无才思”:这里的“才思”二字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在这里却被用来形容杨花和榆荚。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杨花和榆荚以人类的特质,使它们仿佛变成了有智慧、有情感的生物。它们虽然“无才思”,但却以另一种方式(漫天作雪飞)展示了自己的美丽,这种表达方式既有趣又富有深意。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 bì ________上,马爬不上去。
(2)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ò________。
(3)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答案】 ①. 峭壁 ②. 愧怍 ③. 鲜为人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qiào bì——峭壁,又陡又峭 山崖,比较险峻,多处在高山之中,无路可上。
(2)ò——愧怍,指惭愧;羞愧。引申为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
(3)xiǎn wéi rén zhī——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请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新中式通过重组时尚元素与民族元素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符号,赋予了传统文化崭新的精神面貌。以汉服为首的新中式服饰表达当下主要依靠视觉手段,采用民族纹样、中式配色、传统布料等形式,通过具有代表性的造型、工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未来,大众更期待看到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将流淌于我们血脉中的传统人文观与哲学观以符号的形式在新中式风格中呈现,将充斥中式美学意蕴的诗词书画、代表我国古代智慧的儒道思想寓于汉服等传统服饰的创新发展中。
在文化传播层面,新中式元素已成为良好的传播。以汉服为例,马面裙设计与复古提花松紧腰带结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与剪裁,使穿戴烦琐的衣裙更适应人们对简约、效率的追求,进而更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理解与认同。用新中式风格塑造对外传播的流行文化艺术体系将大有可为。
4. 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