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990字。

  2024年春季期期中教育监测与评价题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21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宇宙山河烂漫,生活点滴温暖,都藏在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里。小伙伴们看社戏激动的真情,浸润在那皎洁温柔的月夜水乡中;鼓声震天,场面壮观的安塞腰鼓,使人叹为观止;寒来暑往,追溯着时间力量。对于宇宙来说,我们是沧海一粟,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短暂即是永远,记录即为成长。我们在读书中,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二)
  八年级下册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使我们徜徉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语文世界中。上海交大王岩教授提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乌之两翼’,在磅礴与piān(    )然中共同铸就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辉煌。把‘知识’和‘科学’浸润在社会良知和精神的崇高之中,摒弃陈旧的羁绊,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真可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初中生活史即是阅读史,每一次阅读都成为初中这首诗里美丽纷飞的章节。阅读,可以让我们观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充满了浓郁的陕北色彩的“信天游”;幽悄的春夜里浸润着作者长幼情笃、人情世故、历史沧桑、家国情怀的灯笼……这些世代传承的珍贵的民俗风情画卷,都是祖国的文化瑰宝。阅读,可以让我们追溯古人的情思,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让我们以书籍为砾石,阅读为脚印,来铺就人生的闪光之路。
  1. 阅读材料(二),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piān(      )然  (2)磅礴(      )
  2. 上述文字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3. 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叹为观止:  (2)幽悄:
  4. 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符合“人文与科学”主题的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材料(二)横线处,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风月一天诗酒料  ②人文科技同峰立  ③古韵今观共史扬  ①文章千古性灵花
  5. 下列从以上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读书中,探寻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B. 八年级下册半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使我们徜徉在人文与科学交融的语文世界中。
  C. 阅读,可以让我们观赏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这些世代传承的珍贵的民俗风情画卷,都是祖国的文化瑰宝。
  D. 阅读,可以让我们追溯古人的情思﹐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答案】1.     ①. 翩    ②. bó   
  2. 生生不息  叹为观止  沧海一粟  人情世故等(写出三个即可)   
  3.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幽悄:幽深寂静(意思对即可)   
  4. 上联:②  下联:③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1)翩然:piān rán,动作轻巧迅速的样子
  (2)磅礴:páng bó,①广大无边的。②充满于……的。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生生不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沧海一粟: 比喻非常渺小。
  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解释。
  (1)叹为观止: tàn wéi guān zhǐ,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
  (2)幽悄:yōu qiǎo,汉语词语,意思是低微,谓幽约微妙。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根据主题“人文与科学”,我们需要选择一副对联,其上下联分别体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①风月一天诗酒料和④文章千古性灵花,这两句偏向于文学艺术,即人文方面的表达,缺乏科学元素。②人文科技同峰立,这句中的“人文”与“科技”并列,体现了人文与科学的结合,符合主题要求。③古韵今观共史扬,这句中的“古韵”与“今观”结合,“共史扬”表达了历史与现代的连续性,既有人文历史的传承,也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与②句形成呼应,共同体现了“人文与科学”的主题。再根据“仄起平收”,“立”是四声,仄声字,放在上联;“扬”是二声,平声字,放在下联。故上联:②下联:③。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C.搭配不当,可将“观赏”改为“了解”。
  故选C。
  6. 请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主题 文学常识与名句 出处
  以古诗文为窗眺望千般美景 土地平旷“①________,②________”,是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③________,白露为霜”,是开篇河岸秋景的萧瑟冷寂;④________(人名)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⑤________,⑥________”是八月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壮阔。 《桃花源记》
  《蒹葭》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