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230字。
潘集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
说明: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积累与应用(27分)
1. 默写
(1)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种多样的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示出气势雄伟之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花繁草茂之美。
(2)中国古典诗文中,有的直陈其事,如《关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言因思念彻夜难眠;有的以典故入诗词,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隐秘难言的情志。
【答案】 ①. 城阙辅三秦 ②. 风烟望五津 ③. 芳草鲜美 ④. 落英缤纷 ⑤. 悠哉悠哉 ⑥. 辗转反侧 ⑦. 坐观垂钓者 ⑧. 徒有羡鱼情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注意易错字:阙、津、缤、侧、羡。
2.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他是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那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的人。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贫寒失势,才流落到鲁国去。他自己做了一个儒士;儒士是以教书和相礼为职业的,他却只是一个“老教书匠”。他的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他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只要缴相当的学费就收,收来的学生,一律教他们读《诗》《书》等名贵的古jí,并教他们礼乐等功课。这些从前是只有贵族才能够xiǎng受的,他是第一个将学术民众化的人。他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游说当世的君主,这也是从前没有的。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儒( )士 古jí( )
(2)请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是“士”阶级的老祖宗。
(3)以上文段节选自《经典常谈》,作者是______________,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①______________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②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rú ②. 籍
(2)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风气,难道不是“士”阶级的老祖宗吗?
(3) ①. 朱自清 ②. 孔子
(4) ①. 为人做事要有始有终,矢志不渝。 ②. 要善于借助别人(或听取别人的意见)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儒士:rú shì,意思是别称儒客,指崇奉孔子学说的人。也指读书人。
古籍:gǔ jí,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可供后人研究、参考。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句式转换。
陈述句改反问句的方法:1.加“难道”或“怎么”;2.加入或去掉原句中的否定词;3.句末加“呢”或“吗”;4.将“。”改为“?”。
示例:他一个人开了讲学和游说的风气,难道不是“士”阶级的老祖宗吗?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一空,《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对中国一些主要的传统文化经典的梳理和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
第二空,结合“他是第一个开门授徒发扬光大那非农非工非商非官的‘士’的阶级的人。他家原是宋国的贵族,贫寒失势,才流落到鲁国”可知,此处人物是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父叔梁纥,母颜氏。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原义: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这说明人们做事常常“有始无终”“有头无尾”,没有好的结果;启发我们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的做好一件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