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90字。
2024年春季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七年级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本题共6小题,21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家国情怀的内涵,七年级开展了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拟写的活动前言,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甲】这些箴言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家国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根深蒂固的支撑,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精魂。
(二)
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万丈狂lán的气势;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在关东原野上炽热的爱国情怀;我们吟诵着“碎首黄尘,马革裹尸,至今热血犹殷红”的歌词,内心涌起对“两弹一星”邓稼先的崇敬之情;我们也听到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被害后,挺身而出,拍案而起,发表了气冲斗牛的“最后一次演讲”。他们以身报国,至死不懈,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令后来者只要念及于此,无不心潮澎湃。
(三)
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乙】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从历史到现实,这份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人们勇毅前行,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1. 阅读以上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炽( )热 (2)澎湃( ) (3)狂lán( )
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殷红:_________ (2)至死不懈:_________
3. 在文段中【甲】【乙】两处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句号 【乙】分号 B. 【甲】省略号 【乙】分号
C. 【甲】句号 【乙】逗号 D. 【甲】省略号 【乙】逗号
4. 本次活动需要在会场上挂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为下联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 )
上联:九秩春秋,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
下联:三军将士,寒冬酷暑,_________
A. 一腔热血长城铸 B. 热血一腔铸长城 C. 一腔热血铸长城 D. 热血一腔长城铸
【答案】1. ①. chì ②. pài ③. 澜
2. ①. 带黑的红色。 ②. 这里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抗争,从不松懈。 3. B 4.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
炽热: chì rè,意思是极热,温度极高,(情绪等)热烈;烧热
澎湃:péng 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狂澜:kuáng lán,指巨大而汹涌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也可来比喻剧烈的社会变动或大的动乱。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意思。
殷红:yān hóng,发黑的红色。
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句中指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坚持抗争,从不松懈。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甲处,是对爱国箴言的省略,不再列举,故用省略号;
乙处,“仰望历史的天空,家国情怀闪耀生辉”与“跨越时间的长河,家国情怀绵延不绝”构成并列关系,故用分号。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联相关知识。
对联的特点: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空格处应与上联的“千里征尘安社稷”相对应。“千里征尘安社稷”由“千里征尘”和“安社稷”两个短语构成。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动宾短语,之间构成承接关系。而“一腔热血铸长城”则由“一腔热血铸”(偏正短语)和“铸长城”(动宾短语)组成,两都间也构成承接关系。
故选C。
5.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 主要参与者,他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就选自《朝花夕拾》。
B. 《卖油翁》的作者是唐代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C. 《老王》的作者是作家、翻译家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小说《围城》的作者。
D. 《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迁主持编纂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答案】C
【解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