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060字。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
  3.考试开始前,请将姓名和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纸。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5分)
  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先辈们的拼搏与付出。为此,班级准备模拟开展一场“杰出贡献人物颁奖晚会”,小林为本次颁奖晚会拟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他修改完善。
  回顾往昔,cāng桑百年间,各行各业的先辈们,用不舍昼夜的坚守,换来我们今朝的安定;用鲜为人知的付出,培育出国家富强的硕果;用悬壶济世的仁心,护航我们身心的健康……他们,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diàn基人!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事迹,感悟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点亮“吾辈必当勤勉,持书仗剑耀中华”的斗志!
  1. 请你帮小林给开场白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昼(      )夜                ②鞠躬尽瘁(      )
  ③cāng(      )桑                ④ diàn(      )基
  2. 语段画线句中有一处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3. 语段中的“……”用法为(    )
  A. 表示引文的省略 B. 表示列举或重复词的省略
  C. 表示意犹未尽 D. 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
  【答案】1.     ①. zhòu    ②. cuì    ③. 沧    ④. 奠   
  2. 将“点亮”改成“点燃”。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昼夜(zhòu):指白天和黑夜;
  鞠躬尽瘁(cuì):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沧桑(cāng):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比喻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
  奠基(diàn):给建筑物奠定基础,比喻创建某种事业。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结合画线句“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事迹,感悟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精神,点亮‘吾辈必当勤勉,持书仗剑耀中华’的斗志”分析,句子搭配不当,可将“点亮”改成“点燃”。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结合“用鲜为人知的付出,培育出国家富强的硕果;用悬壶济世的仁心,护航我们身心的健康……”分析,句中的省略号是表示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不在此一一列举,故句中的省略号是用于表示列举或重复词的省略。
  故选B。
  4. 小林想在开场白中融入一些展现先辈精神的句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革命先辈们在维护祖国和平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B. 先辈们伟大成就的背后,是妇孺皆知的汗水与努力,他们值得我们敬仰。
  C. 希望有一天,你们可以勇敢地站出来,慷慨淋漓地抒发自己的决心和壮志。
  D. 希望大家可以学习科研工作者们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在学习上不断奋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A.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句中用于形容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使人感动,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B.妇孺皆知: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事情非常普遍,人所共知。句中用于形容大家都知道先辈们伟大成就的背后的汗水与努力,事实上,这些汗水与努力并不为人知,不符合语境,运用不正确;
  C.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句中用于形容希望大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意气昂扬地抒发自己的决心与壮志,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D.锲而不舍:一直刻下去不半途而止,就是坚硬的金石也是可以镂刻成器的。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句中用于形容科研工作者们有恒心有毅力的钻研精神,符合语境,运用正确。
  故选B。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的生活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可谓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经典。
  B. 《老山界》一文歌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当代文学家杨绛的小说《老王》,以作者一家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D.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辞简洁,内容丰富,生动传神,富于情味。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积累能力。
  C.《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写的一篇散文,不是小说。
  故选C。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