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380字。

  4.2《怜悯是人的天性》练习
  一、作文
  1.卢梭认为,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有助于整个人类的互相保存。孟子说“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荀子说,“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但他还说,“人之生固小人”。那么,你对人的本性有什么看法?请联系实际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二、小阅读
  2.《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两篇文章是如何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3.《怜悯是人的天性》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难点】如何理解卢梭在本文的观点?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却很难被压抑,更不可能被根绝。即使勉强施以压抑,也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甚至道德和教育的力量也很难完全将它约束,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一些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某种天性,那么你开始时制定的目标既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目标太大会由于受到挫折而灰心;目标太小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在努力中不妨做些能鼓励自己情绪的事情,犹如初学游泳者借助漂筏一样。在取得成效以后,就要从严克制自己,就好比练功的人缚着重物走路一样。其实苦练比实用还难,但其效果却更好。如果某种天性太顽强,太难克服,那么可以考虑以下办法:
  一、要长时间严格地约束自己。
  二、一点一滴地逐渐做起。
  当然,如果一个人有毅力和决心,能断然强制自己彻底根除不良习性,那是最令人钦佩的——灵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
  此外古人还认为,矫枉不妨过正,用相反的习惯来改造天性,收效也很不错。只是要注意,那另一极端最好不要是又一种不良习惯才好。
  在建立某种好习惯的过程中,不宜过于紧张,以便有机会可以时时回顾一下努力中的成绩和失误。人不能过分相信可以完全克服一种天性。因为天性是狡猾的,它可以在你警惕时潜伏下来,当你放松时又偷偷溜回来。就像伊索寓言中那只猫一样,虽然变成一个女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餐桌前,但当看到老鼠出现的时候,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扑上去。对于一个人来说,应该有意识地避免这种现原形的机会,或者干脆高度警惕地多用这种机会考验自己。
  人在独处时要谨慎。只有在面对自我的时候,人的真性才最容易显露出来。因为那时他不必掩饰。在激动的情况下,也易于显露天性,因为激动使人忘记了自制。另外在脱离了所习惯的环境而处于一种不适应的新境遇时,人的真性也可能显露出来。
  (摘编自培根《论天性》)
  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看法。
  三、判断题
  6.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我的同事老吕收藏报纸,细大不捐,甚至连广告版,在他眼里都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说他是“老报童”,毫不为过。(      )
  ②吴冠中晚年思谋画风变革,用大量色块堆叠的画面来表现生活。繁杂的世界,经他的眼便能着手成春,呈现缤纷色彩。(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