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730字。

  吉林省长春市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共23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的创制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之一。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类“从铁矿石的yě(   )炼开始,并由于拼音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dù(   )到文明时代”。人类在经历过的几次“信息革命”中,第一次是发明了语言,人与其他动物有了分界□第二次是距今五六千年前发明了文字,从野蛮人变成了文明人。人类一旦创造出记录语言的文字,知识来源就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口耳相传,    知识快速积累,人智大开,社会快速进步。而没有文字的社会即使在某些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受到时空限制也难以向前发展,不是陷于停滞就是慢慢消亡,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1. 根据拼音填汉字。 
  (1) yě (     ) 炼             (2) 过dù (     )
  2. 文中方框处应使用的标点符号是 (   ) 
  A.  B. , C. ; D. 。
  3. 文中横线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 
  A. 因而 B. 因为 C. 由于 D. 尽管
  4. 弄清生词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还可以依据前后文内容进行推测,也可以联系该词在其他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进行推测。请你根据前后文及下面资料卡所提供的例句推测:文中“湮没”的意思是___________。 
  资料卡 ①古籍中的智慧如同湮没的瑰宝,等待着有缘人去发掘和传承。
  ②《桐溪八景》中所列的八景,在清光绪年间甚至更早即已湮没。
  ③自元代后,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等原因,矮马渐趋湮没无闻。
  ④文献纪录片《粟裕大将》出现在央视一套,历史终究没有湮没这位真正名将的绝代风华。
  【答案】1.     ①. 冶    ②. 渡    2. C    3. A   
  4. 埋没,消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yě——冶。冶炼:用焙烧、熔炼、电解以及使用化学药剂等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
  dù——渡。过渡:事物发展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运用。
  根据语境“第一次是发明了语言,人与其他动物有了分界”和“第二次是距今五六千年前发明了文字,从野蛮人变成了文明人”可知,两个句子是并列的分句,二者之间应用分号;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根据语境“人类一旦创造出记录语言的文字,知识来源就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不再是口耳相传”“      知识快速积累,人智大开,社会快速进步”可知,前句所表述的知识来源不受时空限制与后句的知识能够快速积累,社会快速进步构成因果关系,后句是前句所带来的结果,所以应填“因而”;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根据①句“如同湮没的瑰宝,等待着有缘人去发掘和传承”中“发掘”可知,“湮没”应指瑰宝被埋没,或已消失;
  根据②句“八景,在清光绪年间甚至更早即已湮没”可知,此处应是指这些景点已经“消失”;
  根据③句“矮马渐趋湮没无闻”可知,此处应是指矮马已经“消失”;
  根据④句“历史终究没有湮没这位真正名将的绝代风华”可知,此处应是指名将的绝代风华被“埋没”;
  结合文章语境“没有文字的社会即使在某些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受到时空限制也难以向前发展,不是陷于停滞就是慢慢消亡,最终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可知,句子意为没有文字的社会终将在历史潮流中被埋没;据此可推测“湮没”一词的意思是:埋没,消失。
  5. 完成下面的语段填空。 
  隽永的文字流淌在中国的古典诗文中,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传情达意,熠熠生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儿子修身养德的殷殷教诲; 陶渊明《饮酒》中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是境与意会的“绝妙好辞”;杜甫《望岳》中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是勇攀高峰的自信自励;文天祥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