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3640字。

  高二下名校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精选(一)
  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有虚有实,随人拈取。古者,书籍所载,古人现成之事也;今者,耳目传闻,当时仅见之事也;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人谓古事多实,近事多虚。予曰:不然。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回之,亦犹纣①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其余表忠表节,与种种劝人为善之剧,率同于此。若谓古事皆实,则《西厢》推出曲中之祖,莺莺果嫁君瑞乎?果有实据乎?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盖指《武成》而言也。经史且然,矧杂剧乎?
  凡阅传奇而必考其事从何来、人居何地者,皆说梦之痴人,可以不答者也。然作者秉笔,又不宜尽作是观。若纪目前之事,无所考究,则非特事迹可以幻生,并其人之姓名亦可以凭空捏造,是谓虚则虚到底也。若用往事为题,以一古人出名,则满场脚色②皆用古人,捏一姓名不得;其人所行之事又必本于载籍班班可考创一事实不得。非用古人姓字为难,使与满场脚色同时共事之为难也;非查古人事实为难,使与本等情由贯串合一之为难也。
  予既谓传奇无实,大半寓言,何以又云姓名事实必须有本?要知古人填古事易,今人填古事难。古人填古事,犹之今人填今事,非其不虑不考,无可考也。传至于今,则其人其事,观者烂熟于胸中,欺之不得,罔之不能,所以必求可据,是谓实则实到底也。若用一二古人作主,因无陪客,幻设姓名以代之,则虚不似虚,实不成实,词家之丑态也,切忌犯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①纣:商纣王,史称暴君、昏君。②脚色:角色。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其人A所行B之事C又必本D于载籍E班班可考F创一G事实H不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古或今”与“或凭几学书”(《项脊轩志》)两句中“或”字的含义不同。
  B.回,指加到……上,与“回朕车以复路兮”[《离骚(节选)》]中“回”字的含义不同。
  C.若,指如果,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若”字的含义相同。
  D.“罔之不能”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两句中“罔”字的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渔认为:传奇所用的素材,不管是古今的,还是真假的,都任由作者选取:作者铺陈真的,虚构假的。
  B.有人说古代的事多为真实,现在的事多为虚构,但李渔认为传奇没有真实的,连《西厢记》都是假的。
  C.李渔说,传奇的作者想要劝人行孝道,就举一位孝子来增加他的孝行,有的剧本写法跟这相同。
  D.孟子说:“全都相信书,不如没有书。”李渔认为,对待经书、史书是这样的,对待戏剧也应如此。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亦犹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一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4分)
  (2)予既谓传奇无实,大半寓言,何以又云姓名事实必须有本?(4分)
  14.对于剧本创作,李渔主张怎样的创作原则?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3分)
  【答案】10.CEF[(原文标点)其人所行之事,又必本于载籍,班班可考,创一事实不得。]
  11.C(A项,第一个“或”的意思是“有的”,第二个“或”的意思是“有时”。B项,“回朕车以复路兮”中“回”的意思是“使⋯⋯回转”。C项.“君既若见录”中“若”的意思是“如此”。D项,第一个“罔”意思是“欺骗”,第二个“罔”意思是“无、没有”)
  12.B(“但李渔认为传奇没有真实的,连《西厢记》都是假的”错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文本一: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