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5900字。

  高二下名校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精选(二)
  一、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孽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䐁。’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节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材料二:
  赵襄王学御于王良,俄而与良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添对一处给1分。(3分)
  凡御之A所贵B马体C安于车D人心E调于马F而后G可以进速H致远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致,指使达到,与《屈原列传》“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中的“致”词义相同。
  B.缫而绪,指煮茧抽丝。“缫”是抽丝的重要工序,指把蚕茧浸在热水中抽出蚕丝。
  C.飧饔,指吃饭。其中“飧”指晚饭,“饔”指早饭。从造字法看,两字均为会意字。
  D.过,指不恰当、错误,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中的“过”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第一段写出了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之处,批评了“他植者”违反树木天性的做法。
  B.材料一第二段中所描绘的那些官吏扰民的行为与第一段中不善植树者的行为在本质上有相似性。
  内
  C.材料一第三段作者以问者之口表达出“得养人术”的欣喜,以“传其事以为官戒”表明写作意图。
  线
  D.材料二中,王良认为赵襄王多次比赛都失利,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对手身上。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2)赵襄王学御于王良,俄而与良逐,三易马而三后。
  14.清人朱一新在《无邪堂答问》中说:“古文参以排偶,其气乃厚。”请结合材料一相关语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者也。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则虽抱皋、夔、稷、契①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夫南越之修簳,镞以百炼之精金,羽以秋鹗之劲翮,加强驽之上而彍②之千步之外,虽有犀兕之捍,无不立穿而死者,此天下之利器,而决胜觌武之所宝也。然而不知其所宜用,而以敲扑,则无以异于朽槁之梃也。是知虽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